
photo via unsplash
厭倦一成不變的單調生活?工作讓你感到乏味、遲鈍,卻沒有動力接觸新鮮事物?根據行為心理學家 Jeff Miller 發表於美國心理學期刊《 Emotion 》的一篇研究,有一種最簡單直接,而且每天都一定會做的事可以幫助你突破這種惡性的「無聊」迴圈,就是「走路」。
#「步行」可以突破心理困境
「我們幾乎能肯定『走路』,而不是坐著或站著,能幫助我們突破心理困境。無論你是否期望這種效果發生。」Jeff Miller 說。
當然,我們可以想像在風光明媚的大自然中散步心情會變好,若能和一位親密的夥伴同行就更好了。但研究成果告訴我們:無關周遭人事物,「步行」本身就有許多好處。即使你獨自漫步在一個單調的走廊上,行走仍然產生正向影響。在 Jeff Miller 主導的一項實驗中,128 名大學生觀看一段 10 分鐘的沉悶影片,接著陳述自己的感受。隨後研究員要求他們分別坐著、站在跑步機上以及在跑步機上走路,同時觀看另外一段有關藝術畫廊的 10分鐘影片,並在影片結束後再次讓這群大學生評價自己的感受。結果發現呈現坐姿、站立或行走的 3 組受試者中,「步行組」顯示出最多正向感受。
Jeff Miller 也在研究中明確指出「步行」帶來的積極效應與背後的原理:
1. 找回正能量與動力
乘坐交通工具代步、上班坐在辦公室裡、回家悶在沙發上直到洗澡睡覺,現代人走路的時間已經被大幅壓縮。
但是行為科學認為「肢體」會反映出心理狀態,如果身體長時間呈現靜止、活動量低的狀態,不僅四肢變得僵硬,心理能量也會停滯不前。而「步行」是一種主動自發的行為,反映出一種充滿活力、積極進取的心態,並涉及警覺、快樂、興奮和熱情等情緒;不僅增強愉快的感受,也能真正提升內在動力。
2. 舒緩負面情緒
研究表明,即使是短暫的散步也能帶來可觀的心理益處。「當你為了某個難題苦惱許久,別讓自己坐著,起身來回踱步個 5 分鐘,靈感很可能隨之而來。」Jeff Miller 說。
而從正念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步行與書寫、繪畫一樣,是一種「心理位移」作用:當人們把注意力焦點轉移到步伐節奏、身體姿態與周遭環境的細節,就能為負面情緒找到出口,舒緩焦慮、找回平靜。
3. 提升心理素質
步行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強化身體機能,不僅如此,Jeff Miller也指出:心理素質會隨著這種溫和的鍛鍊逐步提升。根據他的研究成果,專注力、情緒穩定性與幽默感等特質與步行鍛鍊明顯呈現正向成長,而這些素質對我們的職場表現與人際關係都有深遠的影響,
「如果你感到與生活脫節或對周遭的一切感到失望,想要找回參與感,找回更健康和更快樂、充滿活力的自己,步行是最好的辦法之一,」Jeff Miller 說。
延伸閱讀
【致曾在低谷裡的每一個你】聽《你的情歌》導演安竹間&編劇葉揚,在浪漫外殼裡寫下的「升記號」
「圓點」外的草間彌生,是什麼模樣?北美館「她的抽象」:一段在東亞抽象畫缺席的女性藝術史
【心情不好時,就畫出你的鞋子吧!】正念心理學解密:「手繪」其實很療癒!
(參考資料:《Psychologytoday》:〈Walking Can Lift Your Mood, Even When You Don’t Expect It To〉;《Ncbi.nlm.nih.gov》:〈Walking facilitates positive affect〉。)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