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mobileLogo
  • 最新文章
  • 宜居城市
  • 全球公民意識
  • 定義未來生活
  • 超廣角視野
    • 非讀book
    • 科學新知
    • 文化觀察
    • 人物故事
  • 觀點

Tag: 老人

定義未來生活

【薑是老的辣】爺奶群聚打英雄聯盟,戰隊精神閃瞎20萬兒孫網友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人老了還可以做些什麼?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主辦電競比賽,60 歲以上長者組隊打英雄聯盟,當天直播吸引共 20 萬名網友朝聖!(責任編輯:陳怡君)[...]
By 健康醫療網
2021-12-29
報橘

「你們再不讓我回家,我要拿刀子了」——生命走到最後,「善終」的定義或許是自己能選擇怎麼走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在宅醫療 從 cure 到 care》,由 天下文化 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xfuel。)[...]
By 天下文化
2020-08-21
報橘

【誰說老了就不渴望愛情】中國「黃昏戀」正夯! 80% 喪偶老人熱衷第二春

自稱老上海的鄭爺爺今年 87 歲,活過半世紀的他,頭髮、鬢角早已隨著光陰流逝而花白,頭頂也有些禿了,時間在他的皮膚上鑿出深淺不一的刻痕和斑紋,牽著他的手的,是同樣出生上海的 79[...]
By 李姿萱
2020-06-18
報橘

【別以為年輕人染疫機率低】歐美年輕人無視抗疫禁令「狂開封城趴、擠爆海灘」,現被醫學數據反駁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如果會感染新冠肺炎(武漢肺炎),那也沒辦法,我不會讓它阻止我跑趴。」 ——一位美國年輕人近日在邁阿密海邊接受街訪時這樣表示,其實和他有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
By 上報 UP Media
2020-03-20
報橘

【上海 IKEA 變老人尋愛聖地】用餐區被擠爆!中國「最老城市」日常:銀髮族上演奪愛戲碼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外頭大熱天,讓人只想躲進百貨公司吹冷氣乘涼,但想在中國上海徐家匯的 IKEA 用餐區找位子可不容易,因為位子都被尋求愛情的大叔、大媽佔據了。 這家 IKEA[...]
By 中央社
2019-08-23
報橘

【沒讀書也要看電視】老人無法抵抗「電視新聞」的魅力,1962年代的電視會發出「聖光」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由於網路世代崛起,很多人漸漸沒有看電視的習慣,但為什麼台灣還是有不少老人喜愛用電視看新聞,並似乎對新聞內容深信不疑?其實是有原因的。(責任編輯:謝佩如)[...]
By CO 肥皂箱
2019-08-22
報橘

【超夯老臉app 藏政治間諜?】老俄開發FaceApp已蒐集8000萬人臉,美在野黨喊:總統候選人快刪!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By 中央社
2019-07-19
報橘

【台灣老人主宰台灣命運】490 萬 60 歲以上老人成關鍵!他一句話戳破韓國瑜選戰策略

[...]
By 謝佩如
2019-07-17
報橘

【吳芳銘專欄】苦窮與老,嘉義的高齡照護問題必須由政府出手引入高科技手段才有可能解決

【我們為什麼開闢這個專欄】 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幾乎超英趕美 、追日贏韓,農業縣人口老化程度更是嚴重,比例已達 18.8%(65歲及以上者占總農家人口數20.5%,與 65 歲以上人口占全國人口的[...]
By 吳芳銘
2018-11-06
報橘

「台北市敬老悠遊卡+閑散老人」能打造出台版的「長者快遞」嗎?

【為什麼我們要選這篇文章】[...]
By CO 肥皂箱
2018-10-22
報橘

誰說照顧老人一定是人?兩岸老人改變老化心態,新「銀光商機」機器人將登場

【為什麼我們選這篇文章】 提到老化問題,你是自在面對,還是努力抗老?根據一份研究顯示,兩岸人民面對老化問題有不同的心態,台灣的老人從傳統的服老、抗老,已轉變為自在無齡,而對岸正從扶老走向抗老。[...]
By 遠見雜誌
2018-04-10
報橘

「以前過年很熱鬧,現在只剩電視了」一人獨守百年老厝,隔夜菜配電視聲就是她的年夜飯

【為什麼我們要選這篇文章】 對我們來說能團圓的除夕,卻是他們依舊孤寂的日常,這天他們只能把電視聲音開到最大,只因為過年節目比較熱鬧,「比較有過年氣氛」。(責任編輯:余如婕)[...]
By 中央社
2018-02-15
報橘

致說出德不配位的藍營:這句話在講的,是你們這群只想白吃白嫖的中華草莓老人

【為什麼我們會選這篇文章】 最近強震、餘震不斷,花蓮已有不少傷亡、建築物倒塌,但!是! 前氣象主播李富城在臉書 Po[...]
By BO 享讀沙龍
2018-02-08
報橘

死前陪著他的只有賽馬券──每天有 82 人孤獨死亡,處理孤獨老死成日本新產業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每天 82 人怎麼算的?文中數據顯示一年有 3 萬人孤獨死,平均下來每天有高達 82[...]
By 遠見雜誌
2018-02-01
報橘

【全世界最老的薯條姊姊】這位阿嬤為何 70 歲不退休跑去麥當勞炸薯條?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全球高齡化已經是現在進行式,如何讓高齡的阿公阿嬤繼續發揮社會上的角色,值得你我關注與深思。新加坡阿嬤級員工,從 70[...]
By 中央社
2018-01-25
報橘

中國放話「武統」已經沒用,因為台灣年輕人知道這只是種笑話

【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By CO 肥皂箱
2017-10-20
報橘

從徐乃麟身上我們看見孔子說過的一句話:「老而不死,是為賊」

[...]
By 黃 靖軒
2017-09-30
報橘

他們與別的老人不一樣,這群老人賣命幫台灣年輕人建國——無人知曉的台獨英雄們

【為什麼要關注這個團體:公投盟】[...]
By CO 肥皂箱
2017-09-28
報橘

【BO 國際洞察】10 年後韓國人平均活 90 歲卻窮到死,台灣會步上這群「下流老人」後塵嗎?

【我們為什麼編譯這篇文章】 台灣正面臨老年化衝擊,國發會預估到 2061 年時,65 歲的人口將突破 40[...]
By 久容
2017-08-10
報橘

「長輩講的一定要聽」台灣這種歪風原來是儒教害的:孔子嘴炮出來的論語養出一堆慣老人

【為什麼要推薦這篇文章】[...]
By CO 肥皂箱
2017-07-13
報橘

不合理的福利政策就該砍!台中推老人健保補助「排富」,年省 12 億元

台灣人口老年化嚴重,根據統計,2016 年一個老年人需要 5.6 個青壯年扶養,但 50 年後平均每 1.3[...]
By 黃 靖軒
2017-04-28
報橘

日本老人比台灣總人口還多!82 歲還在打卡上班,沉重壓力讓日本改變老人定義

【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By yehchen
2017-02-03
報橘

繳一輩子的錢養老人!你和我這些換肝賺錢的年輕人,是年金改革最奴的輸家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看最近這些肥到流油的軍公教的激烈抗爭,反而這次年金改革最大輸家──年輕勞工階層,卻沒有太大的抗議聲浪。[...]
By CO 肥皂箱
2017-01-24
報橘

【投書】顏敏如:為什麼瑞士人希望國家允許「老年自由死」?

【更新】 日前,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向投書蔡英文總統,希望總統能夠考慮通過安樂死法案,緩解像他一樣受到身體痛苦的人能夠自由選擇離世,並且獲得了府方的回應。[...]
By 天下雜誌
2016-09-10
報橘

【等你老了,希望被這樣照顧嗎】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我們需要的是「預防照顧」

面對超高齡社會前的關鍵十年 生老病死,是生而為人皆無法避免的嚴肅課題,也被佛家稱為「四苦」。相傳古印度王國的太子悉達多自小於宮內養尊處優,直至出東門見形容枯槁的老人、[...]
By BO 享讀沙龍
2016-06-01
報橘

為什麼在台灣沒有人敢坐博愛座?看日本人怎麼詮釋不同的讓坐文化

【為什麼我們要選這篇文章】 提到博愛座或讓座,大家肯定會露出複雜的表情:台灣人怎麼能夠因為座位一天到晚吵架呢?[...]
By 天下雜誌
2015-03-11

最新文章

  • 洗手液不裝在塑膠瓶販售,要如何送到消費者手上?倫敦包裝設計師:減少浪費是我的首要任務

  • 美中在經貿與科技上演「一球兩制」,支撐世界經濟的能源將如何轉型?

  • 住宅區內老有汽機車抄近路擾民怎麼解?英國推「低交通流量社區」,有效減少住宅區車流量

  • 近萬民眾響應需提出氣候政見,主要候選人卻無施政細節?環團:這是青年世代最關注議題!

  • 比利時城市根特執行「無車城市」3 年後,市民回饋:城市的美好變成理所當然

logo
  • 隱私條款
  • 聯絡我們
  • 科技報橘
  • 生活報橘
  • HoozBook
Copyright © 2022 流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logo
  • 最新文章
  • 宜居城市
  • 全球公民意識
  • 定義未來生活
  • 超廣角視野
    • 非讀book
    • 科學新知
    • 文化觀察
    • 人物故事
  • 觀點
0 %

logo

✕ Close
  • 最新文章
  • 宜居城市
  • 全球公民意識
  • 定義未來生活
  • 超廣角視野
    • 非讀book
    • 科學新知
    • 文化觀察
    • 人物故事
  • 觀點
  • 關於 CO │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 聯絡我們

logo

✕
  • 最新文章
  • 宜居城市
  • 全球公民意識
  • 定義未來生活
  • 觀點
  • 超廣角視野
    • 非讀book
    • 科學新知
    • 文化觀察
    • 人物故事
  • 聯絡我們

Latest Posts

洗手液不裝在塑膠瓶販售,要如何送到消費者手上?倫敦包裝設計師:減少浪費是我的首要任務

美中在經貿與科技上演「一球兩制」,支撐世界經濟的能源將如何轉型?

住宅區內老有汽機車抄近路擾民怎麼解?英國推「低交通流量社區」,有效減少住宅區車流量

近萬民眾響應需提出氣候政見,主要候選人卻無施政細節?環團:這是青年世代最關注議題!

比利時城市根特執行「無車城市」3 年後,市民回饋:城市的美好變成理所當然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會使用 Cookies 及其他相關技術優化用戶體驗,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 了解隱私權政策
同意並關閉視窗
Manage consent

Privacy Overview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hile you navigate through the website. Out of these,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the working of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website. We also use third-party cookies that help us analyze and understand how you use this website. These cookies will be stored in your browser only with your consent. You also have the option to opt-out of these cookies. But opting out of some of these cookies may affect your browsing experience.
Necessary
Always Enabled

Necessary cookies are absolutely essential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properly. This category only includes cookies that ensures basic functionalities and security features of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Non-necessary

Any cookies that may not be particularly necessary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is used specifically to collect user personal data via analytics, ads, other embedded contents are termed as non-necessary cookies. It is mandatory to procure user consent prior to running these cookies on your website.

SAVE & ACCE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