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外頭大熱天,讓人只想躲進百貨公司吹冷氣乘涼,但想在中國上海徐家匯的 IKEA 用餐區找位子可不容易,因為位子都被尋求愛情的大叔、大媽佔據了。
這家 IKEA 用餐區轉變為「相親角」,少說也有 10 年歷史,而蜂擁聚集相親的老人,也強烈凸顯上海的社會問題。(責任編輯:黃梅茹)

高齡化程度居全中國第一的上海,盛裝的大叔、大媽每週二、四都會相邀到徐家匯的 IKEA 相親、找伴。圖為 20 日下午 2 時上海徐家匯宜家的用餐區,幾乎 9 成消費者都是銀髮族。首圖來源:中央社。
中國的宜家(IKEA)除是民眾夏日乘涼的去處,也是銀髮族們追尋黃昏戀的聖地。高齡化程度居全中國第一的上海,盛裝的大叔、大媽每週二、四都會相邀到徐家匯的宜家相親、找伴。
深入超過 10 年歷史的 IKEA 「相親區」
上海徐家匯宜家的「老年相親角」具體形成時間已不可考,有一說是宜家在 2007 年 發起憑會員卡換取免費咖啡後,便陸續吸引老人家到此消磨時間;再過幾年,便自發成為老人相親場所,距今少說有 10 年時間。
今天中午 12 時,當上海室外氣溫突破攝氏 35 度時,一個個銀髮族們開始往徐家匯的宜家二樓用餐區聚集,「有些人一大早就來這邊等相親了呢,最快要晚間 6 時以後才會離去」,宜家清潔人員向候位的顧客表示。
仔細看這些大叔、大媽無不精心打扮,以女性來說,大多人會穿著洋裝出席,脖子上少不了一串大項鍊,也會化點淡妝。男性儘管外型打扮變化有限,但長褲、襯衫、皮鞋是基本配備。
大約到了下午 2 時,宜家 2 樓的用餐區已經坐滿人,約 600 個用餐桌位幾乎有 9 成都是大叔、大媽。一些識趣的消費者則不會多待,有些用餐到一半才發現自己「誤入」老年相親區,也會盡快吃完離開。

上海 IKEA 的「老年相親角」,圖片來源:中央社。
中國的年輕婚戀市場最常被拿來比較的就是「年收、車子、房子」;中國的黃昏戀市場也有一套評估標準,在尋找「老來伴」的過程中,也免不了被問及「退休金、幾個小孩、家裡有幾間房?」
年過半百尋找愛情,平靜的心湖泛起漣漪後,爭風吃醋的場面也沒少過。不久前,3個大媽為了 1 個大叔在宜家拿椅子互砸的畫面,透過微信、微博瘋傳。宜家工作人員則稱,類似的感情糾紛常常上演。
一名年輕消費者私下抱怨,每到週二、四宜家幾乎是大叔、大媽的天下,眾人點幾十元餐就坐一整天,已經是霸座。賣冰淇淋的店員則說,「一群老頭、老太沒事就來這兒瞎搞,弄得鬧哄哄的」。
老人佔位相親現象,反映政府的老年空間建設少
各種怨聲載道之下,是上海不容忽視的高齡化問題。上海自1979年進入高齡化城市已經 40 年,長年位居中國「最老城市」。至 2018 年底,上海市戶籍滿 60 足歲及以上人口達 503.28 萬,占 34.4%。
老年人齊聚宜家相親,也凸顯官方對老年空間建設的不足。上海官方數據顯示,至 2015 年底,全市 60 歲及以上人口共計 435.95 萬人,平均每 681位 老人才有一個活動室。
延伸閱讀
整個上海最詭異、最詭異的公園──一座人們將價碼寫在傘上的「人肉市場」
【把數字攤在你眼前】不論用上海的哪個指標跟台灣比,台灣都沒有輸!
【沒讀書也要看電視】老人無法抵抗「電視新聞」的魅力,1962 年代的電視會發出「聖光」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上海老人聚商場相親 反映城市高齡化問題〉。首圖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