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為什麼我們選擇這篇文章】

他總是把你排在工作、朋友之後,偶爾對你很好,但大部分時間好像都不太重視你?

比起跨國的遠距離戀愛,位置相近、心卻「遠距離」的戀愛反而更加心酸。若你心裡想著:「有這樣的另一半,和單身有什麼兩樣?」諮商心理師許嬰寧下文的四個建議,也許給你一點理清頭緒的方向。

(責任編輯:謝宜臻)

文/諮商心理師 許嬰寧

「我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我甚至不知道他幾點到家的。」

「他看到訊息也不一定會回,他的工作和朋友都比我還重要。」

有人跟我說,他在一段像是遠距離一樣的戀愛。雖然住得很近,工作地點很近,但是經常感覺很遙遠。

遙遠的是心裡的距離。

他覺得自己明明有個交往對象,但是經常找不到他。休假週末的時候,似乎也沒有機會相處,對方總是希望休息、和朋友出去,或是工作。

這些看起來像是很合理的需求,他也無法反駁。最可惡的是,對方並沒有和其他異性出去,或是過從甚密,沒有犯什麼錯。可是自己卻好像不被重視一樣。排在朋友和工作之後。

「但他還是會偶爾告訴我他愛我。」

他偶爾的告白和甜言蜜語,讓人覺得很開心。可是太多時候都是孤單不開心的,所以只好開始安排很多事情,把自己排得滿滿的,去填補那些不被需要的時間。

「我常覺得我的付出他都沒看見,或是他根本不需要我的付出。」

在過去其他段的感情當中,自己的付出是有回饋的。但是這段感情卻不一樣,付出的像是石頭掉進水裡,沉下去卻沒有水花。他也曾經懷疑自己是不是太過依賴,或是期望太高。於是漸漸演變成懷疑自己,是不是不被需要?是不是只有我自己需要這段感情,這些相處?

「他讓我覺得我好像太需要他了,然後我就會更不敢表達我自己的想法。」

一段感情如果充滿了對自己的懷疑,卻都無法得到對方正面的回應時,懷疑的聲音只會無限放大。偶爾的甜蜜可能也來不及彌補懷疑的黑洞。

需求是需要表達出來的

在你感覺失落的同時,你需要思考你是否已經清楚表達了你的需求?有些人對於另一半的感受是比較遲鈍的,需要被明確的告知,才能體會。或者他需要的被愛方式,和你需要的不同。如果對方很在意你,他就會有興趣知道你的感受,也會想知道你渴望被愛的方式,你有權利和責任告訴對方。

雙方是否都在準備好之下進入感情

交往之前雙方所經歷的感情、正在忙碌的生活方式,都會影響一個人進入感情的狀態。受過傷的人、單身太久的人、事業衝刺的人、離鄉背井的人、經歷重大生命事件的人,都會有不同的心理歷程,影響著他們當下對於親密關係的需求,可能會變得非常期待,也可能更加疏離。人的重心深深影響了他們願意投入的程度。

如果這是他喜歡的安全範圍

觀察他和身邊的人的相處方式,還有他和家人的關係,可以了解一個人的安全範圍。有些人喜歡很多言語上的表達,有些人善於陪伴,有些人渴望個人空間,有些人比較獨立,有些人樂於服務另一半,有些人羞於公開自己的私人關係。這些都會反映在他交往的模式當中。如果這是他喜歡的安全範圍,那他的疏離或許不是疏離。

這是你要的嗎?

在退出之前,你腦中可能經常浮現繼續還是放棄。這種念頭太頻繁出現,就會讓人感覺疲憊,失去動力。那你就需要問問自己:這是你要的嗎?這些「想要更加被重視的需求」是你現在要的嗎?還是只是對於「剛開始的感情」才有的親密渴望?還是這是你從之前的感情經驗當中,留下來的需求?

「我只是希望他⋯⋯」

談到後來,我們都會回到一個「我只是」的點上。當你開始對於對方的期待越來越低,對於自己還不想放棄無能為力,就會回到「我只是」的點上。那就像是你對對方的最低標準一樣,但對方如果沒有達到這點,「我和單身有什麼兩樣?」

是的,當你清楚了解自己在關係中想要的最低需求,而對方也能滿足的時候,你才能感覺被愛。

除此之外,其他他的好,也都無法持續讓你心安。

進入一段感情,就是為了不再是單獨一個人。應該要被愛、感覺安心、而不是一直「我只是希望他⋯⋯」。

延伸閱讀

【你經常扮演那個原諒的人?】諮商心理師許嬰寧:感情中有多少「原諒」就累積多少「委屈」

【找一個臭氣相投的人,才不必委屈】諮商心理師許嬰寧:從「5 項生活細節」觀察情侶合拍度

【一針見血】因焦慮而不停「討好」?諮商心理師吳姵瑩:你的好,他不一定想要

(本文經 初和心理諮商所 許嬰寧諮商心理師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有這樣的另一半,和單身有什麼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