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為什麼我們要選這篇文章】

你是「呼吸也會胖」體質的人嗎?大家都說減肥要運動,但是到底是要做哪些運動呢?台大日前研究發現,有6種運動可有效對抗肥胖基因,一起來看看是哪些吧。

(責任編輯:陳奕安)

文/中央社記者張茗喧

「呼吸也會胖」的人有救了,台大研究1.8萬名有肥胖基因者,發現6種運動可有效對抗肥胖基因,以慢跑最有效;醫師強調,慢跑不見得適合所有人,建議心臟病患與醫師討論運動處方。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8/8舉辦記者會分享這項研究成果,參與研究的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副教授林菀俞表示,肥胖是許多已開發國家共同面臨的難題,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等風險,根據2013年至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台灣成人過重、肥胖盛行率高達45.4%。

林菀俞指出,先天遺傳、後天生活型態都是肥胖重要因素,過去文獻顯示,先天影響約占40到70%,專家雖然常建議民眾多運動,卻沒有告訴民眾做什麼運動比較有效。

台大公衛學院、國家衛生研究院、台北榮民總醫院研究團隊利用「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分析約1萬8000多名、30至70歲民眾的全基因體定型資料及健康問卷資料,並以此分析身體質量指數(BMI)、體脂肪率、腰圍、臀圍、腰臀比等5大肥胖指標,並分析18種運動項目對於肥胖基因的影響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1.8萬名帶有肥胖基因的民眾當中,只有41%有運動習慣,相對偏低。研究團隊進一步研究有運動習慣的族群,發現即便帶有肥胖基因,只要勤做6種運動,同樣可避免陷入肥胖窘境。

是哪6種運動呢?

6種運動當中,瘦身成效最佳的是慢跑,研究顯示,過去一年都沒有運動的族群,BMI平均增加3.13、體脂肪增加5.09%、腰圍增加7.95公分、臀圍增加5.84公分;有慢跑習慣者BMI僅增加2.11、體脂肪3.89%、腰圍增加6.2公分、臀圍增加4.54公分。

除了慢跑外,2至6名有效運動分別為爬山、健走、散步、瑜伽、土風舞或國際標準舞。反之,許多民眾同樣熱愛的騎單車、伸展操、游泳、太極拳、氣功,緩解肥胖基因效果較不顯著;至於重訓、羽毛球、桌球、籃球、網球等運動,因分析的族群中有此運動習慣人數較少,無法分析。

這項研究成果1日刊登在國際期刊「科學公共圖書館.遺傳學」(PLOS Genetics)(註),廣受國際媒體報導。

林菀俞認為,慢跑之所以可對抗肥胖基因,主要是全身性鍛鍊,過程中需要搖擺手臂,腿部、足部、肩膀、腹部都會參與動作。

北護分院院長黃國晉表示,慢跑雖然對於對抗肥胖基因效果顯著,但不見得適合所有族群,尤其有心血管疾病風險者不要做過於劇烈的運動,建議先和醫師討論運動處方,避免心肌梗塞等風險增加。

黃國晉呼籲,有些運動雖然無法對抗肥胖基因,但對於健康仍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建議民眾養成每週運動5次的習慣,每次至少30分鐘,達到說話會喘的狀態;一週最好做2次重量訓練,不僅能增加肌肉量,也能避免肌少症、跌倒等問題發生。

(註)刊登在「科學公共圖書館.遺傳學」期刊的研究:
Performing different kinds of physical exercise differentially attenuates the genetic effects on obesity measures: Evidence from 18,424 Taiwan Biobank participants

延伸閱讀

【明明吃很少,為何瘦不下來?】運動營養師分享:不挨餓也能維持身材的「黃金方法」

減肥不能吃白飯?日本研究打破迷思:多吃米飯可能有助遠離肥胖

【遠離每天讓你變胖的元凶】戒糖前該知道的 12 件事,破除你的「戒糖迷思」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台大研究:6種運動可對抗肥胖基因 慢跑最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