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Pexels
《VO》導讀:
你有寫日記的習慣嗎?或許很多人會認為,寫日記是小時候在做的事,但其實若用對方式來寫,它將會是在職場上使你成為更上一層樓的關鍵因素。
多摩大學教授、前日本國策顧問、日本企畫大師田坂廣志30歲才初入職場,他自稱是「晚了7年的跑者」,但靠著「對的方法」,他超越了原先跑在前頭的人。而他相信,「寫日記」的習慣便是開拓這條康莊大道的秘訣之一。
(責任編輯:陳奕安)
文/多摩大學教授、前日本國策顧問、日本企畫大師田坂廣志
有發展的年輕人會在「深夜」成長
每天晚上獨自一人時,回顧一整天的工作,寫下「反省日記」。只要能養成這個習慣,我們的專業能力就能確實地提升。
只是,這麼一講,或許會有人覺得「寫日記呀……真是老掉牙的方法……」
但是,如果要讓專業成長下去,這卻是個極為有效的方法。
我從大學時起就有寫日記的習慣,出了社會之後,就把這日記,改為以「研究心」回顧工作的「反省日記」了。這習慣已經持續超過10年,現在回頭看看,我覺得這個方法和習慣,就是開拓專業人士道路的利器。
只是,這個「反省日記」是只供自己閱讀的,和在網路上公開的「部落格」,以及企業培訓時等被要求提交的「培訓日誌」不同。
「日記」本來就是這種性質,就因為「只供自己看」、「其他人都不看」,因此可以赤裸裸地寫出自己的心情,這一點是深具意義的。
那麼,「反省日記」又該怎麼寫呢?
首先,這「反省日記」和「反省對話」一樣,要回顧一整天的工作。基本上要回顧「技法變化」和「心靈波動」。
換句話說,基本上是針對當天的磋商、交涉、會議和集會等技巧和技術,進行「技法變化」的回顧,再回顧當時的客戶和交涉對象、會議參加人員和集會對方的「心靈波動」。
像是「心靈波動」,要進行諸如——
「關於今天磋商時的商品說明,我的語氣稍微強烈了些,這是不是讓客人不敢提出他的問題呢?」
「今天的企畫會議裡,藤井的表情看似不太高興,是不是因為她的企畫沒被採用的緣故呢?」
這樣的回顧。
目前為止和「隨後的反省對話」是相同的,但是接下來就要開始進行只有「深夜的反省日記」才能做到的反省了。
在「反省日記」裡,不只可以掌握到「對方的心」如何波動,也能夠率直地看到「自己的心」是如何波動的。
例如,到「今天磋商時的商品說明,我的語氣稍微強烈了些,這是不是讓客人不敢提出他的問題呢」這樣的回顧為止,和夥伴們的「反省對話」也可以做到相同效果。但是在回顧「自己的心」的同時,把這個原因直率地寫在「反省日記」內,有時候就能開始自省,寫出「由於上司山本課長也列席今天的磋商,為了表現出自己說明部分的優點給山本課長看,結果太過緊張。這似乎就是語氣變得較強烈的原因」這樣的內容。
而,同樣是「今天的企畫會議裡,藤井的表情看似不太高興,是不是因為她的企畫沒被採用的緣故呢」這樣的回顧裡,也會出現如「藤井的企畫只要沒被採用,總是會出現那種看似不太高興的表情,看到了那種表情,我自己也會不愉快,就會繼續會議更不會理會她,這是我不夠周全……」般的內省。
這種自我的內省,是和夥伴之間的「反省對話」裡不容易出現的,正因為是不會讓他人看到的日記,才寫得出來。
成長的人看得到「自己的心」
其實,藉由「反省日記」進行回顧和內省,對專業人士的成長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這麼說的原因是,優秀的專業人士不只是「技術成長」,而必定同時達到「心靈成長」。
而且,「心靈成長」是「看得到自己的心」,更進一步說,就是看得到自己心中的「自我變革」。
相反地,不會成長的員工,不但「技術」不會成長,連「心靈」都不會成長。尤其是,這些不會成長的員工,會出現只以「自我」會滿足的觀點來看自己工作的傾向。
舉例而言,就算回顧了磋商和企畫會議,也只會以——
「因為客戶沒有理解能力,因此不了解這個企畫出色的地方吧!」
「我們的成員都想不出好的點子嗎?」
這樣進行以自我為中心的解釋。
但是,一旦心靈成長,看得到自己之後,便能夠有——
「自己的說明方法不貼心,所以客戶才會無法理解。」
「自己推動會議的方式比較高壓,所以成員們不容易說出好的點子吧。」
這類謙虛的觀點看事情了。
就像這樣,一旦將「深夜的反省日記」化為習慣,奇特地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心」了。這不只是單單回顧「自己的技術」或「對方的心」如何波動,更可以很自然地回顧「自己的心」如何變革。
若持續進行「反省日記」,就算工作上發生了問題,
「為什麼會發生這類問題?」
「自己推動工作的方法哪裡有問題?」
「自己的心態哪個部分出了問題?」
「自己心中的自我是怎麼改變的?」
藉著這種自問自答的方式,便可以逐漸由更深入的觀點來進行反省了。
換句話說,由於「反省日記的技法」比起「反省對話的技法」,能夠以更深入的觀點來反省,可以說是能夠做到深層水準成長的技法了。
正因為那是「不會讓任何人看到的日記」,可以赤裸裸地寫出自己內在的空虛,寫出自我的改變。但另一個理由,是「反省日記」本身就是以「書寫」為前提的技法也有關係。
藉由書寫,喚出「另一個聰明的自己」
那又為什麼,「書寫」就可以深入地思考呢?
首先,想表現出自己內心的心情和心境,只要進行了「書寫=寫成文章」的動作,則內心深處一定會出現「另一個自己」,開始就寫出來的文章提出「意見」。
換個說法,就是會開始「和自己對話」。
例如,在反省日記裡寫出「這次工作上的狀況,問題出在他缺乏責任感」等批評某人的文章。喘口氣,稍微冷靜後,再讀一次這文章時,則「另一個自己」就會出現,開始說話。
「但是,自己又做得如何……自己都沒有錯嗎……」
再舉例而言,假設寫出了「這次的工作,身為負責人,我認為得到了自認滿意的成果」這類讚美自己的說法。則「另一個自己」就會出現,開始說話。
「的確,我很努力地當好領導者了,但是這次工作的成果,不應該是團隊的全體成員努力下的成果嗎……」
這就是「和自己的對話」發生的瞬間。
相對於此,當不是以「書寫」進行反省日記,而是以「述說」進行的反省對話時,則「說出來的話語」就將一一消失。
也因此,由於「說出來的話語」無法在眼前冷靜地再閱讀一次,也無法客觀地閱讀,因此不容易出現「和自己的對話」。
而因為「書寫」的行為出現的「另一個自己」,可以稱之為「另一個聰明的自己」,是個總是不感情用事而冷靜地看待自己,同時凝視著內心深處「小小自我」的自己。
也因此,當藉由「反省日記」的技法,能夠和自己內部的「另一個聰明的自己」對話時,我們的心靈就將大幅地成長。
「反省日記」只需要短短的10分鐘、20分鐘,就足以回顧那一整天的所見所聞。
VO VIP 專屬天下購書優惠
進入「天下網路書店的 VO 專屬店中店」
就能享有專屬於 VO 讀者的 75 折 購書優惠
(把書放入購物車中,會立即轉換成專屬優惠價)
延伸閱讀
快樂也需要「練習」!心理治療師:每天「5 分鐘微日記」就能鍛鍊幸福感
【常在比較中迷失自我?】青年創業家:「自由」不是做想做的事,而是能自在承認自己「不完美」
「總是匆忙開始一天的工作⋯」50 萬人用的專案管理 APP 執行長:你有做好「每週回顧」嗎?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優質人變一流人的破牆7法:為什麼優秀的人容易撞牆?》,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