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VO》導讀:

「為什麼別人可以輕而易舉做到的事,我卻做不到?」在夢想越變越大的同時,你開始因「比較」而活得越來越不自在。

被《富比士》雜誌選為中國「30 位 30 歲以下精英榜」的青年創業家小令君,也曾經歷過這樣的心境,他後來才發現,原來痛苦是因「無法面對自己的不完美」。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中國連鎖餐飲品牌米有沙拉(Meal Salad)創辦人  小令君(王令凱)

前陣子,透過「小南國餐廳」的創始人介紹,我向一位做品牌的德高望重前輩請教。我們耳熟能詳的「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註:蒙牛集團的廣告語,特侖蘇是其牛奶品牌)就是出自她之手。

她應該是我見過為數不多、在廣告圈做到那麼高的位置,卻完全不沾一點俗塵的女人。

進來的時候,伴隨著爽快的一聲「我找令凱」,出現在我面前的是穿著一身俐落的黑色皮夾克、黑色靴子的五十歲上下的女子。沒有這個行業標配的精緻妝容和十公分的高跟鞋,也沒有讓我覺得不自在的巧笑倩兮和顧盼生姿。

她笑聲爽朗,眸子和臉上都是很難見到的自信和光彩,說話的時候會夾帶幾句上海方言,卻絲毫不讓人反感。

她沒有過多的客套和繞圈子,很直接地問了我兩個關於品牌與產品的問題,恰恰是我自己一直都沒找到滿意答案、一直困惑著的兩個問題。我很坦誠地說不知道,但又覺得如果什麼都不說,就顯得自己也太沒思想和水準了,便立刻補充了一些我自己的想法,最後很不好意思地說:「抱歉,我太不專業了,所以才需要您的指點。」

她笑了:「你因為不知道而覺得抱歉,其實你不知道很正常。這個世界上明白人少,聰明人多。可是明白比聰明重要得多。我就特別明白我做不了執行的事,我都交給4A公司去做,那又如何呢?我能做他們做不到的。我看你是聰明的,但還不夠明白。」

我張嘴想說什麼,最終還是不得不點點頭。

這應該是對我這半年的困惑和掙扎最直截了當的答案了。

承認自己的「不可以」,才鬆了一大口氣

回想這過去的二十多年,用她的話來說,我顯然是沒有活明白。而哪怕把跟她見面的時間只是倒退半年,我恐怕也是沒法承認並且接受這一點的。

畢竟,一直以來,我在很多人的眼裡,是活得瀟灑、活得明白的,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也漸漸飄浮在外人羨慕的眼光中。能夠實現夢想,是多麼令人神往呢。

可恰好,夢想變得愈來愈大的這一年,是我活得最不自在,也最掙扎痛苦的。

我背負著許多人的生計,承擔了許多人的期望,我也必須不斷地逼著自己前進。可是很多事情,不僅不是我擅長做的,也不是我喜歡做的。我變得很無力並且無奈。在這種「不擅長」和「不喜歡」裡,以我過去二十多年時間裡最緩慢的速度成長著。

我一直試圖搞明白:究竟為什麼?

為什麼別人可以輕而易舉做到的事,我做不到?

為什麼明明預期很好但結果卻不好?

為什麼我明明很辛苦、很努力、很累,卻還是做不好?

我的自尊、我的驕傲、我過往的小小成就,都試圖拉著我,讓一步步積累起自信的我無法面對自己的不完美。

我竟然做不到?你看那些背景和聰慧還不如我的人,明明做得到。

我不斷地問自己為什麼,很可能不是因為我的求知欲、我的好學,而是因為我接受不了自己的無能。

可你看呀,對面的她,如此坦然地告訴別人她做不到,卻依舊掩蓋不了她身上的自信光芒,我絲毫不覺得她不厲害,相反,她所說的一切,都讓人心悅誠服。

是誰規定我必須什麼都懂、什麼都會、什麼都能做好呢?這應該是我自己給自己戴上的枷鎖吧?

說句實在話,在這個無比複雜而瑣碎、涉及太多環節和細節、需要太多沉澱和積累的服務行業,我沒有經驗、沒有人脈、沒有資源,做得不如別人,做得不夠好,不是很正常嗎?

我為什麼要死心眼地在自己不擅長、並且短時間內不可能擅長的領域,試圖追趕上別人?

當我承認和面對現實後,我鬆了一大口氣。

真正的自由,是可以自在地承認你的不完美

也許這樣的做法還不夠勵志,更讓人熱血澎湃的案例應該是:我透過努力不懈,終於趕上並且超越別人,成為足夠好的優秀管理者。

可是生活本身就不是勵志教科書

承認自己的無能,承認他人的實力,明白自己的短缺,也明白自己的優勢。

我想前輩所說的明白,大抵就是這個意思吧。

這世上聰明人的確很多,要跟大家比聰明,大概是永遠沒有終點了。

大多數聰明人,都不甘心落後於其他聰明人,都希望憑藉自己的聰明和努力,成為更好更強的人,得到更多的肯定。

而那些為數不多的明白人,他們再清楚不過了,與其證明自己可以,不如承認自己不可以

做個明白人比做個聰明人難得多,算得上是一種修行。

而真正的自由其實並不是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真正的自由是:你可以支配你的時間和金錢,可以自在地承認你的無能和不完美,可以不做你自己不能做、不想做的事。

五感生活美學」原來已悄悄走進我們日常,你知道是哪五感嗎?

找自己推薦閱讀

你以為的懷才不遇,只是懷才不足而已

這裡買

延伸閱讀

【I am not lonely, I am alone.】原來「孤獨」不是獨自一人,而是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當時恐慌害怕的,終會成為你面對世界的盔甲。」作家劉同:「孤獨」是自我對話的最好時光

【承認脆弱,是真正的堅強】心理學:韌性強大的人都懂得「自我同情」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你以為的懷才不遇,只是懷才不足而已》,由今周刊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