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VO》導讀:

日本「市民跑者之王」川內優輝原本是個普通上班族,只能用下班時間練習跑步,高中還曾受過傷,卻能從素人跑到 2018 年波士頓馬拉松冠軍。很多人好奇,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就來看看帶他找回跑步自信的指導教練——津田誠一怎麼說吧!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田徑教練  津田誠一

各位是為了什麼開始跑馬拉松呢?提到夢想二字或許太誇張了點,但應該有什麼目的才會開始跑步。

或許一開始並未想到要跑馬拉松,而是以減肥或健康管理為目的。其中大概有不少人是因為「跑過一次以後,覺得跑完喝的酒特別美味,就一直跑下來了。」

無論是什麼原因,只要一點一滴地加長跑步的距離,就能參加十公里或半程馬拉松的比賽,然後野心變得更大,開始在意起時間來,最後終於大膽挑戰全程馬拉松。

我猜有很多人都是因為這樣迷上馬拉松。不知不覺間,開始在平常的練習中對每個月跑的距離、縮短的時間耿耿於懷,忘了當初跑步目的的人也不在少數。

不要基於「今天得跑完二十公里」「必須保持在每公里四分半的速度才行」這種不得已的感覺來跑,而是打從心底感謝今天還能跑。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都能一面享受跑步的樂趣,在「明天還想再跑」的心情下結束練習,這才是避免受傷、縮短時間的不二法門。

我感覺各位業餘跑者中有很多人對自己的要求都太嚴格了。在我經常去指導選手跑步的駒澤公園也經常可以看到過於賣力練習的業餘跑者。

這是因為看到跑步能力跟自己差不多的慢跑同伴達成四小時以內或三小時以內的目標欣喜若狂的模樣,因而產生「才不會輸給你呢!」的競爭心理,就連練習都用力過猛。

如果這樣能變成跑步的動力倒也不是壞事,問題是我懷疑有多少人面對目標做出「正確的努力」。一旦努力錯方向,再努力都不會有好結局,只會導致受傷,精神上被逼入絕境,引起惡性循環。

快樂跑步推薦閱讀

市民跑者之王

這裡買

延伸閱讀:

【只要我能跑,沒什麼不能解決的】連跑九年的領悟:「唯有心境坦率的人,才有勇氣拓展世界。」

「開始跑,就會看到不一樣的自己。」快樂慢跑的 10 個初心者守則

【徜徉於無重力的藍色宇宙】水肺潛水 vs. 自由潛水大剖析,與魚兒面對面接觸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市民跑者之王:波士頓馬拉松冠軍川內優輝打破常識的跑步訓練法》,由一心文化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