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日本有一句俗話:「3 日 3 年 3 月」,意指修行學道的時候,只要能夠撐過最初的 3 天,便可忍受接下來的 3 個月;撐過 3 個月後,就代表接下來的 3 年也不是問題。

每一位社會新鮮人也是如此,熬過菜鳥時期、掌握職場生存要領之後,就會懂得「如何在泥巴堆裡打滾,自得其樂。」的道理。人生當中不同階段都伴隨著一些挑戰,像是高低起伏的樂譜,3 天、3 個月、3 年、30 年,而越過每一個階段,就能夠再向上成長。但問題是,自己能不能夠越過那道牆。

出社會的第三年,我們終於脫離了新鮮人的身分,但也來到了「必須真正面臨現實社會」的 25 歲這個階段。在對自己有高度期許的同時,也可能會帶來對自己和社會的不滿和失望。

然而,這道「25 歲的牆」,可不是你所獨有的喔。這是全世界的年輕人在成長時都必然會碰撞的一道牆。下面我們來看看美國的年輕企業家 Paul Hadson,刊登在「Elite Daily」上的看法。

25 歲對人的一生來說,是很特別的一年。就像小學、國中、高中那樣,人生每一頁新的篇章。以平均年齡 100 歲來算的話,25 歲正是生命中那 4 分之 1 節的樂譜。

開啟一段新的人生章節時,新的課題伴隨幻滅和恐懼接踵而來,因為從這裡開始,才是真正的轉大人、真正替自己的人生負責的開始。還沒 25 歲的你,看過此篇文章先自我警惕一下;至於已經越過、或是正值這青春年齡的你,又有幾項是正中紅心呢?

1. 從前所憧憬的工作,原來不過如此

大學畢業以前,我們對未來充滿著美好的幻想。以為自己可以成為獨當一面的社會人士,為了工作而生活、為成就事業而努力。但畢業後的短短三年,卻變得開始討厭這份工作。

2. 世界不像自己所想的那麼簡單

越長越大,發現大環境越來越複雜,人們開始「認清事實」。年輕的時候總把一切想得很單純,認為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努力會得到回報、付出會得到認同。

但出社會三年後,才發現那樣理想的世界根本不存在。社會上充滿著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人際關係,不知不覺中自己也學會戴起了面具,忘記自己最初單純的模樣。

3. 努力工作賺的錢都拿去繳稅

繳稅是為了維持整體社會建設,雖然是一種必要性,但自己所繳納的稅金,真正又有多少是用在自己身上呢?

4. 成為大人不像想像中的快樂

小時候,我們常常會想要快點長大。因為我們以為長大後可以為所欲為,當年還不懂自由所帶來的責任和承擔。

現在反而會常常想要回到兒堤時代,無法打從內心喜歡現在的生活、現在自己的樣子。

5. 搬出去住也沒想像中快樂,只不過是移到狹小的空間罷了

小的時候會希望可以早點搬出去住,擁有自己的車、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真正搬出去後發現,更多的是寂寞占滿內心,而生活空間變得狹小罷了。

6. 不是去追逐工作的理想,而是被工作追逐

開始工作兩、三年後,這樣的念頭持續出現在腦海中:「難道接下來的人生只能這樣日復一日嗎?」而開始變得討厭工作。到了25 歲,我們會面臨一場人生的抉擇,是要為了穩定和金錢而繼續埋頭苦幹;還是只要錢夠用就好,做自己喜歡的事。

7. 除了放假外,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

25 歲開始在外租房後,工作完一整天回到家還要煮飯、做家事,之後精神不濟也早早上床睡覺;或是像個廢人般盯著電視螢幕,沒有多餘的時間去培養興趣或是跟朋友出去玩。

8. 沒有期待中的邂逅

以為出了社會後會碰到各式各樣有趣的人,但事實上卻發現大部分的人都差不多。即使換了工作環境,也都只會碰到類似的人而已。

9. 25 歲以後就失去了魅力

成為大人後,生活圈變得越來越狹窄,也就更難認識新朋友。在職場上的搶手度也會大大地降低。

10. 和以前的朋友漸行漸遠

學生時代總以為就算分隔兩地,友誼依然長存。但畢業幾年後卻發現,不知不覺中跟過去的朋友們斷了連絡。或是各自有各自的生活要忙,連要約吃飯的時間也很難喬岀來。

11. 職場上沒有真友誼

剛進入職場時,以為可以再交許多新的朋友,但社會上卻是充滿著各種利益關係。有些人接近你只是為了取得好處,在當下或許感情很好,可是下一秒沒利用價值了又立刻甩開。這時你可要好好考慮,因為人情道義而花心力在這種人身上值得嗎?不如乾脆徹底遠離這種人吧。

12. 在學所得的知識幾乎都用不到

出社會之後,所做的工作和所讀系所或專業無關,更是見怪不怪。有時候甚至會覺得自己大學四年是不是浪費掉了。

13. 大學學歷不過是為了「找工作」

在大學或是大專院校所學的知識,根本無法應用在工作上,只是為了履歷好看罷了。另外,當興趣變成工作時,就再也不覺得有趣。

14. 不知道未來在哪裡

以為自己 25 歲的時候,應該要獨當一面了,卻發現內心還只是個孩子,對未來充滿了疑問和恐懼。甚至這股恐懼比剛畢業的時候還要嚴重。

15. 怎麼還是「一個人」

年紀越大就越難建立人際關係,要找到親密關係的對象也變得難上加難。

16. 一天 24 小時根本不夠用

感覺每天都光陰似箭,一個月一下就過去了,看月曆的時候發現今年怎麼一下就過完了。明明小時後一直覺得時間很長的說。

17. 早上起床後對接下來的一天充滿不安

不像小時後那樣期待每一天新的到來。有沒有發現你的臉上失去了迎接早晨的笑容,更多的是對生活上的不安。

18. 不能再依賴父母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必須學著獨立,而身邊陪伴、或幫助自己的不再會是父母。雖然獨立是好事,但難免會有些失落感。

19. 生活變得更拘謹

「年輕就是本錢」的享樂生活一去不復返。就算想再像年輕時候那樣瘋狂,身體卻已經無法負荷,反而過得越來越健康。

20. 人生居然已經過了 4 分之 1 ?!

實際上也可能已經超過 4 分之 1 。同時我們開始擔心是否已經站在人生的最高峰了,接下來就只能往下坡滾。

21. 就算有熱情也遲遲無法動身

要找到能夠再度燃起熱情的事已經相當不容易,然而要決定是否全心全意地投入更是難上加難。因為好不容易走到了穩定的這一步,又要怎能輕易放手一搏。

22. 原來人生挺無聊的

學生時代的我們,覺得每天按表操課的人生相當無聊,以為畢了業後可以大鵬展翅。但開始工作後卻發現,其實根本如出一轍。有時候甚至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在做什麼。

23. 告別學校後反而覺得寂寞

令人訝異的是,「不再去上學」這件事,讓人感到的不是解脫而是些許的寂寞。雖然也不是那麼想回學校,只是懷念當年的單純人生吧。

24. 為了實現夢想,需要更多的時間

人一生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是為了達到某個目標,卻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努力去累積。為了成就接下來的人生,真正需要付出的是什麼呢?而投資下去的「青春」,又會有回本的一天嗎?

25. 其實自己什麼都不懂

成長,讓我們學到更多的道理和知識,同時也發現世界如此知大,而自己如此渺小。但如果能察覺到這一點,也是一種成熟的智慧喔。

《VO編按:》這篇雖然有些陰沉,但不少人是否「中槍」了呢?其實一切只是工作上的調適問題,等到習慣了、經驗真正足夠了,有時候覺得沒道裡的事也懂得應對,到時候才是真正的如魚得水,而此時,你會發現工作將從生活的重心移開,你也越來越懂得切換工作和私生活的開關。這時才是好好安排下一段人生的開始,而不要只因為目前身陷泥沼便覺言語無味。反過來想,人生不是還有 4 分之 3 要走嗎?!路遙知馬力,重要的是,去撞破那面牆,而不是在原地打轉!

延伸閱讀:

忙碌就是好的集體迷思,讓人喘不過氣》嘿!人生有太多比超時工作更重要的事

烏克蘭「人生勝利組」來上課:「光靠拼命工作,我們不可能出來旅行。」

我的旅英生存之道:每天工作 5 小時,剩下的時間做自己真正有熱情的事

耍個廢吧!專家:工作 52 分鐘,休息 17 分鐘 工作效率最巔峰

(資料來源:Tabi Labo。首圖來源:StockSnap,CC Licensed。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