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 導讀 》:一名襯衫製造商的跑腿小弟,於 1975 年在西班牙開了第一家 Zara 之後,這個牌子開始在快速時尚界獨領風騷。現在,它在全世界擁有超過 2,000 家分店,但和其他同業相比,卻鮮少在媒體前亮相。底下,我們要深入 Zara 總部,帶你一窺 Zara 不為人知的 15 個小秘密。
(原文刊載於 Refinery 29,作者 Alexandra Ilyashov 是時尚編輯,在該網站設有專欄。以下內容以原文作者為第一人稱編譯。)
- 年過八十的創辦人依然很活躍
Amancio Ortega, Inditex 創辦人兼 CEO,出了名的難以捉摸與低調。他幾乎每天都進辦公室,也是世界第四首富,身價達 70 億美金。
- Zara 不把設計師名字列出來是有原因的
Zara 近期基本上不會有設計師聯名款式,或許以後也不會有。但這個概念跟著名零售商 M.O. 卻完全不同,後者偏好無名的設計師團隊勝過僅重用幾位天才設計師。
Inditex 文化總監 Jesús Echevarría 受訪時表示,Zara 重視團隊合作,更重視品牌。品牌才是一切,設計師的名字並不代表什麼。「Zara 有 350 位出色的設計師,Inditex 整個團隊有 600 位設計師,他們都有一項很重要的技能:謙虛。」
Zara 不像 H&M 一樣時而發表設計師系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於客戶回饋的執著。大牌設計師在面對顧客回饋時比較不可能修改或調整設計。順暢運轉的設計師團隊比較有可能。
- Zara 總部隨時都有模特兒
在 Zara 的設計工作室裡,每天都會有模特兒供男女裝設計師試穿用,有時候也會臨時拉 Inditex 的其他部門員工來試穿。
至於童裝,會套在有穿尿布的人偶上,一方面是未成年勞動的法律問題,一方面小孩子好動,不好試穿。
- 你家附近的 Zara 可能很快就會搭載高科技
Zara 總部的整個後勤部都投入高科技研發,你會發現用於店內展示的巨型 LCD 螢幕,不同的電適用不同尺寸的螢幕,還有更衣間的觸控螢幕,讓你可以點選所需要的尺寸,不用自己出去掛還要重新排隊。還有自助結帳櫃台,跟藥局常見的類似,但可愛多了。這些自助結帳櫃台已經在西班牙的某些分店亮相了。
- 令人期盼的新品項即將登場
Zara 的業務已經夠廣泛了,不過很快又要有新的事業,預估三月初亮相。目前無法再曝光更多,但可以說是最有時代精神的一項業務。這些商品很像主宰宇宙的無價事物,你一定會全部都想要。這些既新穎又神秘的必備品很快就會填滿 Zara 的工廠,填滿圖中這些箱子。
- 美國消費者喜歡在 Zara 網站購物
2010 年,Zara 引進電商系統,美國是該網站的最大市場。
- 這是 Zara 最棒的一間店,但你不能在此購物
Zara 總部有許多種類的店舖原型,包含 Zara Men、Zara Home、Zara Women 等,精品導向與平價導向的店面都有。
全球的 Zara 分店都是依照這些原型打造。「我們的先行店就像實驗室,展示一切的潮流。這些先行店的作用是讓我們的員工模擬顧客的感受,無論是設計端、技術端還是銷售端,」Jesús Echeverría 說,「這幫助我們檢討,找出不好的地方。」
- 每間店的庫存都有特意分配
你以為在這家 Zara 所剩不多的款式,在另一家 Zara 會庫存超多、賣不完嗎?那你就錯了。
「每間店的潮流都一樣,但觀感與氣氛是截然不同的。」Echevarría 說。基本上每間店賣的東西都一樣,但每間店的庫存不同,「總部的行銷團隊會跟每間分店保持聯繫,決定每一家店要叫多少貨。有些店單寧賣得比較好,有些店套裝賣得比較好。」
- Zara 拓點的方式
Echevarría 說,Zara 最成功的市場是紐約、米蘭跟上海。他補充,大城市的據點業績都比不是大城市的據點來得好,這並不令人意外。
- Zara 的營收大多來自女裝
Echevarría 說,女裝占了 Zara 60% 的營收,男裝和童裝各只佔了 20% 左右。
- 要追蹤數據、又要解讀顧客回饋,也不會手忙腳亂
Zara 有個很酷炫的「數據處理中心」,一年半前開始的。它全天候 24 小時運轉,跟全球零售端聯繫,所有量化資料都由它處理。
另外一個團隊處理顧客回饋的質性資料,坐落於另外的樓層,就在設計團隊隔壁。這些回饋從店長那邊收集到區域負責人那裡,由他們來處理各種形式的顧客回饋。
- Zara 默默行善
2009 年起,Zara 的所有店鋪都開始實施能源節約,目標省 30% 的電與 50 % 的水,也執行了「穿衣的權利」這種企業社會責任的企劃。「到 2020 年,所有的店舖都會執行這種計畫,」Echevarría說。這裡可以看到該公司的所有社會責任目標。
- 母公司 Inditex 底下還有很多寶
Zara 的母公司 Inditex 旗下有八個品牌,包含以男裝著名、2012 年登陸美國的 Massimo Dutti;或是較年輕的品牌 Pull&Bear 或 Stradivarius。
但還有很多尚未廣為人知的品牌,涉足內衣、家居服、運動服等領域,提供高品質卻又平價的商品。
- 最小的商品耗費最大
哪個品項是最難製造的?答案是小孩的東西,也是 Zara 顧客回流率最高的商品。Zara 的童裝以高標準製作,例如防火、防窒息鈕釦等。
- Zara 的童裝最近才為人所知
這些小小的童裝,一開始並不為人所知。Echevarría 說,直到美國第五大道的旗艦店開幕,才逐漸為人所知。
這些你也會有興趣:
回歸「形隨機能」的設計本質,為何我們都中了 MUJI 的毒?
搭廉航前一定要知道的 5 件事:沒加錢就沒服務,「你的班機滿了請搭下一班」這樣也不違法
跟珍妮佛勞倫斯學「說話魅力」:跌坐奧斯卡頒獎典禮,一句話就化解尷尬!
拿來「投資自己」的錢不叫浪費!這 5 個觀念,有錢人想的不一樣
(資料、圖片來源:Refinery 29;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