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生產力指的是更聰明工作,而非更努力工作,把每天都發揮到極致。
雖然這不是簡單的事,但如果你沒被壞習慣綁架,想在更少的時間完成更多事情會更容易做到。
從現在開始你應該停止做下面這 13 件事,就會更有生產力:
1. 網站瀏覽強迫症
大部分的人工作都會接觸網路,要分心去開別的連結真的太容易了,尤其是突然冒出來的問題就會想馬上找答案。這就是為什麼 Quora 使用者 Suresh Rathinam 建議在記事本寫下這些想法或問題,如此一來,你就可以事情做完後再找你想要的資訊。
2. 多工處理
雖然很多人相信他們可以同時處理好兩件事,但科學研究發現只有 2% 的人能有效率進行多工處理。
對大部份的人來說,一次處理很多事情長期下來是會降低專注力、更沒有生產力的壞習慣。
3. 整天都在確認 email
不斷使用網路會讓人整天都在 check email,糟糕的是,每次你做這件事時,就會浪費超過 25 分鐘的工作時間,甚至會讓你變更笨!
策略顧問 Ron Friedman 建議把 Outlook 關掉、關掉 email 分頁、手機 30 分鐘,好好處理重要的工作。
無論是節食、運動習慣或工作 schedule ,養成新的習慣最難的就是敦促自己堅持習慣一段時間,還會因為覺得自己做到了給自己獎勵。有時候你想說 okay 來減個肥,先把目標訂在 1 個月瘦 3 公斤好了,結果一達成你就獎勵自己大吃一頓,馬上前功盡棄,這種做法會讓很多人提升自我的過程遭到破壞。所以你一定要把自己想成會規律的存錢、運動的人,而非違背自己意願去做改變。
大家通常會以完成簡單的工作來開始新的一天,把比較難的工作放在後面,但這真的不是好主意,重要的工作很容易完成不了。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的毅力是有限的,整天下來隨著時間過去會遞減,因此最好還是把最難、最重要的事情擺在第一優先處理。
沒有什麼比不必要的會議更降低生產力的了,有 email 、即時通訊軟體和視訊軟體等工具可以使用,最好只有在討論重大、急迫事項時再開會。 BlueGrace Logistics 創辦人 Bobby Harris 建議,除非有清楚的排程和會議時間,否則都不要接受開會的要求,就算要開會,也只能給他們要求時間的一半。
商業顧問 Nilofer Merchant 與 TED 觀眾分享她是如何幫助數家大公司產生成功的新 idea : walking meetings 。建議放棄擺著咖啡或充滿日光燈管的會議室,而是每週邊走邊討論,走大概 20 ~ 30 哩,她說:「你會很驚訝新鮮的空氣如何刺激新思維,而且這麼做會讓你想出嶄新的 idea 。」
8. 鬧鐘延遲模式
你可能覺得早上設定很多個鬧鐘再每隔 10 分鐘按掉一個會讓你覺得有多休息到一下下,但事實是壞處多於好處的。因為當你第一次醒來,你的內分泌系統就會開始分泌賀爾蒙讓你為一天的開始做好準備,再回去睡覺會使這過程變得更慢,而且多睡 9 分鐘也不足以讓身體深沈修復和睡眠。這不代表你應該減少睡眠, Arianna Huffington 在 TED talk 中討論到,一夜好眠對增加生產力、幸福感、做更聰明的選擇和想出更棒的 idea 有很大的助益,睡得夠飽的重點在於提前計畫、在對的時間睡覺。
9. 不懂得事情優先順序
英國哲學家與作家 Alain de Botton 在他的網站 The Book of Life 上表示,很多人拖延的根本原因其實是害怕會做不好,他寫道:「只有在害怕什麼都不做的恐懼感大於害怕做不好的恐懼,我們才會著手去做事⋯⋯這需要花點時間。」要克服拖延的唯一方式就是拋棄完美主義,做事的時候不要太糾結於細節,假裝這任務不重要,就算搞砸了也沒關係,這樣就能讓你更快開始著手做事。
【VO 專題】快活!才能享受慢活:
【慢活之前】夢想光是空想沒有用!3% 的高收入族群會「寫」下目標
【慢活之前】拚死拚活不一定會成功,戒掉 7 件事學會聰明工作!
【慢活之前】知名 CEO 的早起哲學:按掉鬧鐘繼續睡,成功也離你越來越遠
【慢活之前】高效率人士堅守 11 項工作法則:勇敢說「不」擺脫加班宿命!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首圖來源:benjaminasmith, CC Licensed;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