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Yuri小編(日本人)第一次在台灣人的家參加了台灣的過年!台灣跟日本不只過年的日子不一樣,連吃的食物、習俗跟氣氛真的也是大不同呢!來分享一下日本跟台灣的不同吧~
- 跨年蕎麥麵(年越しそば)
12月31日,日本除夕夜就要吃一碗熱騰騰的跨年蕎麥麵(年越しそば)! 那為什麼要吃蕎麥麵呢?原因眾說紛紜但最主要是因為又細又長的麵條,有好事延綿不絕之意;又因為易咬斷的特性,故象徵「切斷今年的災禍、厄運」,再加上過去處理黃金的師傅會利用蕎麥粉揉成團狀來收集飛散在工作桌的金箔粉,而使蕎麥麵有聚財的吉祥物之說,也成了金錢運的象徵。
- 御節料理(おせち料理)
1月1日到1月3日,日本過年期間傳統的年夜飯「御節料理」(おせち料理)。日本年菜冷食的由來,是爲了讓辛勞一整年的主婦能在過年期間好好休息不開伙,所以所有料理都在除夕前準備妥當,且用大量的糖和醋延長食物的保鮮期,並且裝進多層上了亮漆的木盒裡~
對台灣人來說可能會覺得寒冬中還得吃冷菜不是很心寒嗎……但對於吃習慣冷菜的日本人來說就沒有那麼難受啦~再加上日本御節料理跟台灣年夜飯不一樣,大部分食物為了暫別爐火,都盡量不用到油,所以冷掉吃起來也不會到難吃,不像較油的料理要熱熱吃才好吃~小編今年吃的台灣年夜飯,有大魚大肉,還有很少可以吃到的佛跳牆,外加滿滿料的火鍋,的確跟日本的差很多!
- 麻糬為主的過年料理(お雑煮)
日本過新年期間,除了享用豐盛的「御節料理」之外,以麻糬為主的「お雑煮(おぞうに)」也是過年經典的家庭料理。
從雜煮這字面上就可以知道,此料理就是把很多材料一起丟下去煮,只是主食為麻糬!
離海邊較近的區域的居民相對的會加入較多的魚肉等的海鮮食材;而離山區較近的的居民則會使用大量的山野菜。這正是台灣常說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原則~
各地方風俗民情不同,使用的麻糬形狀與做法也不盡相同,煮法上,有些區域是先將麻糬烤過後再放入鍋中與其他食材一起煮,有些地區則是不先烤過直接將生的麻糬跟食材一起煮;而麻糬形狀有些地區使用圓形麻糬,有些地區則是使用四角麻糬。
當然除了鹹湯以外,在某些地區還會吃麻糬紅豆湯(ぜんざい)~而除了湯的麻糬料理以外,還有用烤的再包海苔吃也是絕佳的吃法喔!
看完這篇下次跨年時去日本別忘了入境隨俗吃吃看以上的日本過年料理唷~
吃的方面雖然有很大的不同,但在新的一年要去廟裡拜拜這習俗就一樣囉~
只是日本神社大多數沒有燒香的習俗,拜完之後寫個許願板、抽個籤,不好的籤可以綁起來,就可以開開心心的回家度過新的一年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