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選擇較多元
最近某項調查顯示,應屆畢業生在進公司三年內,離職率高達三成以上。也就是說,年輕人並不是因為被裁員而不得不轉換跑道,他們只是「迷失的大人」,不斷說著:「這個工作不適合我」、「應該有更好的工作」,結果輕而易舉就換工作。數十年前,人們理所當然必須繼承家業,或是大學畢業之後在同一家企業上班,一直做到退休為止,在當時這是非常普遍的情況。
然而,到了泡沫經濟時代,勞資關係成為賣方市場,再加上男女平權意識抬頭,雇用機會均等相關法令實施,原則上女性在工作上,也能享受與男性同等的待遇。簡單來說,整體工作選擇變得更加多元化。
不斷追求「更好的工作」人們在面臨多元化的選擇之際,心中的欲望也會隨之高漲。費盡千辛萬苦得到某樣東西,心裡卻想:「不對,應該還有更好的選擇」,於是不知足地尋尋覓覓。只為了找到理想中的「某件東西」,最終落得迷惘又不知所措的下場。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稱為「青鳥症候群」。
據觀察,罹患青鳥症候群的人,大多都是自幼生長在過度保護的環境,學校成績優異,或是做什麼事情都逃不過雙親的監視。這些人因為在校成績不錯,因此自尊心也頗高,但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生存於社會所須的訓練。長大成人之後有一項共通點,就是只要有一點小事無法如願,便受不了打擊。
同時,當他們找到某個工作,開始上班的瞬間,就只會雞蛋裡挑骨頭,覺得那個工作無聊透頂。這種心理稱為「幸福的矛盾」。但現今是經濟大蕭條的平成年代(譯注:一九八九年一月八日起,直至現在),年輕的失業者開始增加。雖然在意義上和過去不盡相同,但工作選擇確實又開始變少了。
延伸閱讀:
內向的你面試前先問問自己:要跟好工作擦身而過,還是勇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