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該怎麼做才能達成目標,但無論我提醒自己幾次,我就是沒做。我一定很懶!」這道理看似簡單。然而我發現,懶惰是一種迷思!
「懶惰」是個被濫用過度的詞,無法幫助我們了解為何人們不去做他們想做的事。如果花點時間仔細檢視拖延與逃避背後的成因,我們就會發現事情比想像中更複雜。
(以下內容以原文作者 Laura D. Miller, LCSW 為第一人稱編譯,她是一名精神治療師。)
- 害怕失敗
很多人做事會一直拖,是因為他們低估自己,害怕付出的努力反而揭發了自身的不足,若是如此將會使他們崩潰,乾脆不要嘗試。我們多少都經歷過這樣的事。
- 害怕成功
很多人害怕自己一旦成功,就會造成他人的威脅。為了避免衝突,乾脆什麼都不要做。想像一個女人升遷後比傳統保守的丈夫賺得還多、或是在酗酒家庭中唯一戒酒的人。有些目標表面上看起來很棒,但會導致角色的轉換,造成爭端。
- 想被照顧
我們難免都想被照顧,但有些人不知道要怎麼告訴別人自己想要什麼,只好裝無能,等待別人幫我們做事。有人可能會在婚禮前故意不燙衣服,因為他知道男友會邊抱怨「你很懶耶!」一邊幫他燙好。這或許是他不必說出口,也能感到被照顧的方式。然而如果這招用太多次,對方可能會覺得沮喪,因為他同樣也想要被照顧。
- 害怕期待
把標準設得較低的人,時常拖延進度,以免別人對他們期待太高。我的某位病患不太計畫事情,建立自己很懶的形象,這樣別人就會幫他計畫好,而他也有一定程度的自由。他拒絕做出任何承諾,這樣別人幫他扛擔子時,他就不必負任何責任。
- 無言的攻擊
很多人都害怕衝突,我們擔心如果直接將不滿表達出來,會導致干戈相向。要避免衝突,就得隱藏自己的不滿,而偷懶就是一種間接的表達方式,企圖反將一軍。我有個病人覺得自己被丈夫冷落,就開始不煮飯、不行房,並認為自己只是懶了。但她迴避了一個更大的議題,就是缺乏成就感,因此希望她丈夫同樣嘗到被忽視的滋味。
- 需要放鬆
很多人誤以為如果不全天候全力以赴,就是懶惰。當他們的身體跟心靈因為緊繃疲憊而停止運作時,他們就會認為是自己發懶了。我們的文化太過重視生產效率與勤奮工作,但事實是所有人都需要時間好好放鬆,重新開機。
- 抑鬱
抑鬱症的典型症狀包含缺乏動力、疲勞、以及對以前喜歡的事情興趣缺缺。自認懶惰的人,可能忽略了抑鬱症與需要治療的徵兆。有抑鬱症的人常覺得生活停滯不前,因此認為自己懶惰,更加加重抑鬱症。因懶惰而自暴自棄是抑鬱症患者中很常見的事情。
如果你認為自己很懶,試著去找出背後的成因。你越了解自己的動機,越有可能找到解決方法。能否降低任務難度?是否要向他人求助?
延伸閱讀:
一張長漫畫道盡憂鬱症患者的心聲:我們的憂鬱沒有原因,「他就是發生了」
17 張圖表道盡內向人心聲》別再用外向人思維問,我會翻白眼的笨問題
別讓心被工作掏空:當你發現一直在同件事情上耗盡全力時,請趕快停止!
(資料來源:Psychology Today;圖片來源: Dvorscak, CC Licensed;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