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能無過?並非每個人都能從中吸取教訓。有些人一再犯錯,毫無進步可言,卻也毫無頭緒為何會這樣。

「只要知錯能改,犯下過錯始終能被寬容。」——李小龍

當我們犯錯的時候,要勇於承認其實沒有那麼簡單,因為承認錯誤後難免會晃動對自己價值的信心。最近一份研究證明了一件事:「承認、擁抱過錯是我們唯一避免重蹈覆轍的方法。」

這個常識似乎人人都知,但事實證明實際要做到卻是如此困難。

密西根州立大學臨床心裡生理學實驗室的研究員發現,當人們犯錯時,通常可以分出兩種常見的種類:比較封閉型心態的人(心裡 OS 可能是:算了,我做事永遠做不好)v.s. 學習型心態的人(心裡 OS 可能是:天啊!我來看看到底哪邊做錯了,以後不能再發生了)。

研究作者 Jason Moser 表示:「藉由專注再犯過的錯,我們可以投資更多時間與心力在上面。這樣就反而是讓錯誤替我們成長。」

那些擁有學習型心態的人總是可以逢凶化吉,就是因為願意坦承疏失,並且從中學習調整出更好的狀態。而封閉型心態的人因為選擇忽略過往的過錯,因此注定會一再犯同樣的錯。

聰明成功的人士絕對不是對犯錯免疫,而只是因為他們手上有些從中學習教訓的祕訣。換句話說,他們認清事情出包的癥結點,並且絕不再犯第二次。

「當你重複犯錯,那就不是你的疏失了,而是你的決定」——保羅科爾賀(小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原著作者)

錯誤似乎會勾引人們觸碰他們,而以下就是 10 項大部份的我們都曾犯過的錯誤,但聰明人卻只會犯過一次而已。

1. 過度相信「太過完美但不實際」的人事物

有些人就是甘願相信那些魅力之人所說的每字每句。聽他們說著事業有多成功,他們多受人喜愛,他們熟識哪位仁兄,以及他們可以給你多珍貴的事業機會。當然某部分的人是真的很成功也想要助你一臂之力,但是聰明的人再被騙一次之後就會開始謹慎對待那些聽起來太過美好的說詞。太過天真與缺乏注意有時下場就會挺悲劇的。聰明人再決定之前,都會問清楚,希望對方講明白,就怕被蒙在鼓裡。因為他們都知道沒有一件事,包含他們自己,都不會像是表面看來得完美。

2. 一再從事同樣的事卻期望有不同的結果

愛因斯坦曾說過,從事同樣的事卻期望不同的結果實在是太愚蠢了。儘管有這洞燭先機的預言,還是有很多人認為,重複做同樣的事好比是二加二,有一天會產出五的成果。但另一方面,聰明人只需要經歷一次挫敗就好。事實很簡單:不管你多渴望有和之前相反的結果,如果你持續用同樣的方法,就還是只會得到相同的結果。聰明人知道,唯有改變作法,才能有好結果,即使是採取痛苦的改變也在所不惜。

3. 無力抵抗誘人的享受

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一切都進展如此迅速,書本可以瞬間成為電子書映入讀者的眼簾,旅行可以極盡可能的天涯海角,只要你想要,任何事物驚喜在一天內似乎都可以出現在你家門前等你領取。但聰明人知道,這種滿足的享受並不是唾手可得,而是需要辛勤工作長時間的付出,才能獲得之後的獎賞。他們清楚該把這種辛苦換來的回報作為動力,用艱辛的一步一腳印克服一路的痛苦和失落,最後才會累積出豐碩的成功。

4. 毫無預算底線的過日子

直到你開始懂得用預算限制生活花費,你都不能說自己享受了財務上的自由。謹守著預算,可以強迫我們對於所需和所求想得更徹底周嚴。見過推積如山的帳單震撼後,聰明人就會開始著手改革財物的運用,開始回想過去他們都把錢花到哪裡去了。他們意識到一旦你知道把錢花到哪、花了多少,就可以做出正確的花費選擇了。

當你體悟到每天一杯拿鐵平均要花上一年新台幣 30,000 元的預算時,拿鐵就變得沒那麼美味了。有預算的規劃不僅僅是讓你有足夠的錢付帳單,還會讓你不會因為恣意花錢,遇到真正該用錢時卻毫無可用的窘境。預算可說是種自律,而這種自律是生活品質的基石。

5. 沒有把「眼光放遠」的能力

只會埋頭苦幹眼前的事會狹隘你的眼光。聰明人學習如何衡量每一天的重點,根據心中計算的目標,然後排出待處理事情的優先順序。這不是說他們不屑小事情,而是說他們有著一套準則觀念去調整必須的安排。人生攸關遠見的養成,若是你尚未具備此能力,那很多事都會受到連累。

6. 連「分內工作」都做不好

不管是狂抄同學的生物課作業,或是毫無準備地混進公司開會,人人都會在某個時刻想要走捷徑偷懶。儘管可能會因為這些小手段不勞而獲,但聰明人知道這樣的方式並不會有助於潛力的開發,只會原地踏步。他們不投機,而且明白沒有什麼可以替代勤勉和認真工作。如果本分沒有顧好,就無法學習應有的經驗,職場生涯就此停頓。

7. 努力成為不符自己本質的人

試著成為別人期望你的角色也許能偶爾譁眾取寵,但沒有人真的喜歡虛假,而且結局通常很糟糕。如果被人說做作矯情,真正聰明的人就會馬上丟棄這不屬於自己的舉止個性。但其他人似乎不知道做作是很容易被人看穿的。感情、工作上的不順和其他機會的丟失都其實跟這件事有關。學學聰明人看清點吧!真正快樂與成功都需要伴隨真心真誠的付出的。

8. 總是想要討好每個人

這幾乎是每個人都犯過的錯,但聰明人很快了解到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愈想要討好其實都會愈討好不了他人。不用為了做事方便而去故意討好,你必須要擁有勇氣去發號施令並且做出你覺得正確的決定。

9. 扮演受害者形象

新聞和社群媒體的報導當中,似乎有人會藉由受害者身分或形象而受惠得利。聰明人試過一次之後便發覺這不過是操弄手法罷了,只要被揭穿後,所得利益都將會頓時灰飛煙滅。但這當中還有更微妙的道理只有聰明人可悟透:扮演受害者,你就必須放棄個人權力,但這代價你可玩不起。

10. 試圖改變某人

人們真正願意改變的時刻只有內心發生改變慾望時才會改變。試圖改變不願改變的他人,看似值得用你付出全然的意志力,值得你去幫忙「修理」,但聰明人都知道這樣是徒然,因為只有對方才能改變他自己。取而代之的是我們不妨多和些真心且正向的人們聚在一起,避免惹事生非的人,這樣就不用我們去意圖改變什麼了。

最後,我想情緒智商高的人會如此成功,是因為他們不停止學習。他們錯中學,也從成功中學習,隨時調整腳步讓自己狀態更好,變得更有智慧。

 

延伸閱讀:

成功人士早起必做的七件事,脫離魯蛇生活來試做一下吧

知名 CEO 的早起哲學:按掉鬧鐘繼續睡,成功也離你越來越遠

來自 25 位各領域的頂尖人士,給你從沒聽過的職涯建議

(資料、圖片來源:Business Insider;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