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下定決心要培養一項好習慣,結果堅持不到一周就放棄了?

為什麼培養好習慣這麼難?持之以恆這麼難?為什麼明明那麼想改善,卻一直不見進展?最重要的是,我們到底還有什麼法子?

  • 人生目標不是一種習慣

擁有大膽的人生目標是一件好事,但你可能會用錯誤而且很嚇人的方式試圖完成這些目標。日常習慣的大幅變動意味著你看待自己的方式將會完全改變。——作家 Seth Gidin

我們都有心願跟夢想,如果你沒有,你大概就不會看這篇文章了。這些夢想不外乎是外表、健康、人緣、成就、家庭或愛情。這些都是好事,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有了方向跟目標。然而,你的野心可能導致你貪多嚼不爛。

我的意思是,你看了減肥節目之後衝到健身房,運動到筋疲力竭,回家之後休息了三個月。

或是你立志要寫一本書,花了周末整整兩天坐在書桌前猛寫,禮拜一去上班之後就再也沒碰過它。

看到朋友出國旅遊,你也開始計畫如何環遊世界,結果被一堆資料淹沒,最後還是決定待在家裡。

我們常常因為慾望而產生一時的動力,想在短短幾天內把累積已久的問題一次解決,而不是從一些小改變做起。

三個月瘦十五公斤聽起來很吸引人,但事實是,你所做的與目標背道而馳。

所以我們要如何在欲望和日常生活中取得平衡?如何建立小小的、永續的習慣?

  • 做大夢,但從小地方開始

如果你在考慮要真的改變自己,做些比現在更好的事,那你得從小地方開始。

想像一下平時有哪些習慣:刷牙、繫安全帶、咬指甲。這些動作小到你甚至沒有意識,只是自然而然的這麼做。這些動作就是你的日常行為模式。

要培養新的習慣,從大腦可以快速記憶並自動執行的小習慣開始是最好的方式,不是嗎?

試著換個思考方式,你的生活目標並不一定只能在對的時間點、不必煩惱工作、或獲得特定資源後才能實現。是否可以用微小並反覆的日常行為達到目標?

不是一定要等到專家研發了完美食譜、或是等你意志力過人才能瘦下 20 公斤,而是你的生活習慣。試著每天走路 20 分鐘,或一天喝 8 杯水。

史丹福大學教授 BJ Fogg 的這句話,將這種想法表達得很好:

如果你把對的種子種在對的地方,那不必特意施肥也能成長茁壯。

我相信這就是培養習慣的最好方式。「對的種子」是你選擇的日常行為、「對的地方」是先後順序。「施肥」是強烈的動機,跟培養好習慣沒什麼關係。抱持著強大的動機,也不見得是成功培養習慣的關鍵。

說得再明白一點,如果你選對了行為、排對了順序,那你不必激勵自己也會有所進展。一切都會自然而然發生,就像好的種子種在好的地方。—— BJ Fogg

典型的作法是,你一旦產生了強烈的動機,就會竭盡你所能的拚命去做,但不久後就失敗,希望自己意志力再堅強一點就好了。試試新方法吧,由淺入深,自然而然地達到效果,無論你是否依舊抱持著當初的動機。

  • 不是專注在生命上,是專注在生活型態

我們常常會想著要做個能夠改變一生的決定。

減重 20 公斤會改變你的一生,喝 8 杯水是一種新的生活型態。

出一本書會改變你的一生,每天詢問一家出版社是一種新的生活型態。

跑一場馬拉松會改變你的一生,一周跑步三天是一種新的生活型態。

一年多賺五十萬會改變你的一生,一周多接案五小時是一種新的生活型態。

重量訓練增加 50 公斤會改變你的一生,一周多三次重量訓練是一種新的生活型態。

你看見不同之處了嗎?

人生目標之所以美好,是因為可以提供你方向,但也可能讓你去做你根本做不到的事。日常習慣與例行公事這些能夠反覆練習的小事,才能讓你美夢成真。

 

延伸閱讀:

新生活運動:每天不假思索「寫滿三頁」,創意就會信手捻來

上班前提早出門慢慢散步一下會如何?

科學保證:七個鍛鍊腦力好習慣,後天的聰明有可能!

(資料來源:Entrepreneur;圖片來源:magnetbox, CC Licensed;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