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新的習慣,就像是要拔除屁股裡的刺一樣,既痛苦又困難。
使用牙線、每天三十分鐘規律運動或是早上打坐,這些都是可見的習慣。
身為一個很少成功培養出好習慣的人,我可以既得意卻又訝異的表示,過去八個月以來,每天我都進行了習慣的培養。
這習慣叫做「晨光寫作」,而且也已經是我每天早上到倫敦 Escape School 當中慣例的一部份:起床,沖澡,炒三顆蛋和蔬菜,走到地鐵站,搭上地方線,坐下,拿出筆記本,開始寫作。
我的任務是要書寫寫滿三頁。如果在地鐵到站時我還沒寫滿三頁(通常我都沒寫完),我會蹲進咖啡廳,繼續寫完剩下的部份。
那麼,究竟什麼是「晨光寫作」,我又為何要這麼在乎呢?
- 晨光寫作小檔案
晨光寫作是 Julia Cameron 在 The Artist`s Way 這本書中,設計用來幫讀者解放被腦子塞住的創意。
但別被書名騙了,雖然似乎是為了藝術家(Artist)而寫的一本書—其實是給任何覺得沒有靈感,感到停滯無力,在工作上面不得志,或是相信他們最棒的作品還沒被世人永久傳唱的人(即使有時他們也不知道哪個作品會被傳唱)的一本指導祕笈。
這是本幫助人們處理解決 Steven Pressfield 在 The War of Art 中稱作「抗拒不從」的一本書。
「在深夜時你是否有過預想將來你可能會成為怎樣的人,可能會完成怎樣的工作,可能早該成就怎樣的事蹟?你是否是個作家卻不寫作?是否是個畫家卻不繪畫?是否是個企業家卻不創業?有的話,接著你就知道什麼是抗拒不從了。」——Steven Pressfield
The Artist`s Way 一書的存在是替人們開發利用自己的獨門創意。而坦白來說,這很有可能是我們之中任何一人。因為,只要夠坦率直白,我們都是有創意發想的一群人。即使我們這一路來,早已忘記那一塊特質,且拋到九霄雲外了。
為了培養習慣,Cameron 曾在書中誓言並懇求讀者進行兩個基本練習:第一個就是晨光筆記。(第二個是藝術家日期,也同樣是個驚人的練習,我之後會找時間介紹。)
晨光寫作的練習十分簡單:寫滿三頁,一般的書寫方式,頭腦保持清醒(或幾乎清醒)。不要想太多,不要亂分析,也不要有壓力。只要寫就好。把筆尖放到紙上,開始揮毫直到成字成句。你寫的東西根本不是重點,重點則是你已經在寫了。把任何你心中最先冒出來的想法全寫到紙上,不用猶疑,不用評斷,直到寫滿三頁前都不用停下來。
這樣的練習,本來就不志在寫出高藝術的文學作品,晨光寫作的作品並不是為了大眾消費,Cameron 表示這甚至不是為了私人欣賞:
「不要重讀你這三頁的文字,也不要讓任何其他人讀。理想的作法是,把他們放進大的馬尼拉製的信封,或是藏到別處。」
我已經愛上了晨光寫作。這跟我為大眾寫作所產生的愛恨交織完全不同(我的靈魂似乎需要它,但可恨的是這寫作過程,就像是跟綠巨人浩克肉搏一樣難受)。我喜歡晨光寫作的原因,是因為對於寫作的結果完全沒有感到壓力。這是種不必要的創作—僅僅是為了寫而寫罷了。試著培養寫作的習慣本身可能會有點壓力(要繼續往下寫更是如此),但是一旦你突破了它,一切就變得如此輕快。這種輕快讓你只在乎寫作過程,而不是過程後的結果。
有時我的晨光寫作是由一連串意識流的問題,搭配不全然的答案而組成。有時講述某天、某夜或是某時刻的事情。其他時候則是探求了哲學真理、意見發想、困境或是機會的所在。
晨光寫作有時意義深遠,但大多數時則是不平則鳴,如果大聲朗誦出來,多半像是瘋子在講的五四三。
重點是,如果我們注意些,便會發現心中其實糾結了太多東西,充滿著沒用且破碎的想法。就是因為這些淤積垃圾,阻止我們從事內心真正渴望的事情,拉住我們成為內心真正希望的角色。
不管是晨光寫作或是其他習慣,懂得過著故事書般生活的人們,似乎都有每天固定執行的生活慣例。對有成就的人們來說,閱讀書本便是每天保有的習慣。
不管是如何的慣例,都有著一個目的,就是將吵人的雜音趕出心中,留出空位讓靈感進來。或者,將雜音與靈感擺在同一空間,這樣至少能夠同時檢視兩者,且有更好的視角辨別優劣。
晨光寫作就是內心的過濾鏡。諸如冥想或是慢跑,這是另一個用來分離消散無用武之地的想法,幫助閉鎖思緒靈感乍現的工具。誠如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道理,有時我們需要的是透過實踐以及工具來汲取當中精華。
「晨光寫作聚焦了我們的希望、夢想、恐懼和困惑。帶領我們進入需要絕佳注意力的領域。有些人或許會因為寫作面臨成癮,而有些人或許會認為寫作領進了那些他們不曾訴說的夢想。當我們開始聚焦後,會發現我們的視野認知意外地遼闊。」
晨光寫作含有輕鬆且益於宣泄的潛力。倘若有任何壓力的話,那並不存在於習慣本身,而是在培養習慣的路途上。
- 如何開始一個習慣,並且好好地「深陷其中」?
我非常確認這世上沒有一個負責培養習慣的專家。(為此,我推薦查看 Charles Duhigg 的 The Power of Habit 這本書。)但如果說在我致力於新習慣,晨光寫作當中有學習到什麼的話,那就是確實有一些方法幫助我們「深陷其中」。
1. 渴望是一切的開端。
寫作和成為一位好作家是驅使我的動力。當我架設這部落格網站時,便掉進了這份強大的渴望之中。這份感覺甚至難以抹滅。
對於你希望創建的習慣——在這背後急切的理由是什麼?為什麼如此攸關這份習慣?
有時這份渴望來自過於痛苦而無法承受的原因。
不管是渴望或痛苦,試著講清楚原因,控制住內心強大的情感,才能和背後的理由相互對照。找出理由並且緊緊抓牢,將之與渴望擁有的習慣作連結。藉此當作種動力,給予目的,習慣就會依附於上。
2. 習慣的持續,藉由肩負在目前生活的慣例上。
我的晨光寫作有個好麻吉——那就是當前已經建立好的生活慣例。當我坐上地鐵時,常常不加思索就會拿出筆記本,這動作已經像是膝跳反應般自動。但我的習慣也有自己的剋星——那就是生活慣例出現插曲,變得不規則的時候。
當我早上沒有搭地鐵,當我急忙衝進會議室,當我的生活慣例被動搖時——我的習慣就會崩解。晨光寫作的生死掌握在我維持生活慣例的能力上。
3. 擁有回饋的甜頭支撐著習慣培養。
當我完成晨光寫作時的回饋是什麼?第一個,就是寫作所傳遞出些許助於釐清思緒,舒適的滿意感。這並不總是常見,但當它發生時絕對值得這份習慣的培養。
紀錄寫下我的想法也是另一種回饋。看著一堆堆陳舊的筆記本就知道我紀錄下了些東西,讓我記得我是一個能夠創作的人類。而當每回面臨是否創作的決定時—我都選擇往前繼續創作。
最後,當人內向時,我發現,即使只是為了讓自己的聲音被聽到,專心、關心與耐心往往是達到此境界的所需條件。
就像是伯蒂(喬治六世)在王者之聲中,引領最終戰役時所學到的領悟一樣,晨光寫作提醒著:我擁有發聲的立場。
而如果這還不足以當作種回饋,我就不確定還有什麼可以是的了。
如何從生活中信手捻來全是寫文案的好創意?
快來報名【橘子學院】一句話就打得動客戶、賣得動產品文案實作坊!

[kktix]https://kktix.com/tickets_widget?slug=copywriter2016[/kktix]
- 延伸閱讀:
與其告訴畢業生追尋熱情,不如指引他們「做有價值的事」
正視工作倦怠的十大徵兆,請服用「我受夠了」專屬配方
放下比不完的壓力,12 種跡象證明「你比自己想像的更好」
(資料、圖片來源:Medium;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