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未來生活
【這個山海秘境不會人擠人】「阿塱壹古道」重開放,從台東走到屏東每日限 300 名!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COVID 疫情持續延燒,許多人放棄出國旅行,在台灣島內尋找秘境。屏東縣政府的「阿塱壹古道」,是目前台灣少數仍未有公路開通的地區,每日限額 300[...]
科學新知
台北可能發生火山爆發嗎?科學家用切蛋糕的方式,分析危險鄰居大屯火山的秘密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台北大縱走,沿臺北盆地外圍山脊線的一條行山徑,串連臺北市之五大山系:大屯山、七星山、五指山、南港山、二格山。[...]
定義未來生活
【親子登山不能有攀繩路線嗎?】大人綁的拉繩不符合孩童人體工學,有 5 種攀登法讓你安全通關!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登山健行是親子假日休閒的好選項,路途中遇到困難的「攀繩地形」時該怎麼做? 拉繩可以是安全的保護,但老舊的繩子將成安全騙子讓你摔落山腳。[...]
定義未來生活
三級警戒下,登山步道回復好風景!雪霸雇原住民清山,徒步運下逾 200 公斤垃圾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雪霸防疫清山屋整步道 逾200公斤垃圾靠人力背下山〉。首圖來源:pixabay)[...]
報橘
聖母峰爆出新冠病毒確診,尼泊爾當局卻否認!聖母峰資深登山領隊:在這染上新冠肺炎根本在玩命
新冠病毒疫情未冷卻,連世界最高的聖母峰都不能倖免。位於尼泊爾的聖母峰傳出登山客染疫,當地政府卻否認,難道是因為不捨聖母峰觀光財嗎?[...]
報橘
【不要懷疑,這裡就是台灣】「台灣秘境」太美,登山體驗成長 2 倍!5 條療癒登山路線大公開
(本文訊息由 KLOOK 提供,內文與標題經修訂後刊登。原文標題為 〈秋涼出遊去 KLOOK 精選五大山林探索療癒路線 消失的森林鐵道、十七歲少女的面紗、天使的眼淚、遺世獨立的森林秘境〉。)[...]
報橘
【時力地方專欄】別讓「向山致敬」淪為口號!山難量暴增 2 倍後,政府不得不面對的 4 問題
(本文經專欄作者 時代力量 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首圖來源:時代力量新竹市議員廖子齊臉書。) 【我們為什麼要選擇這篇文章】[...]
定義未來生活
【台灣山林很美,但也很危險】行前準備、天候判斷、警急狀況處理能力,三件事一個都不能少!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看到美照就出發 登山達人:準備不足成山難主因〉。首圖來源:flickr,CC Licensed。)[...]
報橘
【安全露營,玩得開心】河床安全嗎?擔心毒蛇和虎頭蜂?全台 53 個「公有合法」露營地這裡有!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野營風險大 露營車協會籲應選擇露營地〉。首圖來源:unsplash。)[...]
報橘
【半夜喝醉跑了 40 公里山路】捷克老兄愛上台灣山林,創「山林路跑」網站: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美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捷克人創立跑山獸網站 要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美〉。首圖來源:Petr Novotny[...]
報橘
【再走一步就是 15 秒的自由落體】國外懸崖高度是 101 的 1.5 倍,卻用「無護欄」教人生命教育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到國外旅遊,你可能會注意到許多著名地標即便是懸崖,卻沒豎立任何護欄或警告「危險」的告示牌,造成許多觀光客太靠近懸崖邊而不幸墜落身亡。[...]
報橘
「山難搜救付費可以,但請做到公平」——每年溺水救災次數是山難 240 倍,為何救災收費「只針對山難」?
【我們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在 2019 的 10 月 21 日宣布「5[...]
報橘
怪媒體跟風造假?即使對台灣搜救有所不滿,李明翰也不該在第一時間檢討山搜制度
【為什麼要挑選這個議題】 李明翰的事件掀起了軒然大波,現在不同批評聲四起,到底是社會拒絕為冒險者架起保護傘,還是媒體媒體操弄受害者,亂帶風向讓你我都成為抹黑冒險家的共犯?[...]
報橘
【山不可怕,可怕的是無知】登山遇難 47 天不死不是奇蹟而是「專業」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媒體報導,台灣旅客梁聖岳和其伴侶劉宸君 3月在尼泊爾失蹤約 47天後終於尋獲,但劉宸君因跌落 200 公尺山崖已無生命跡象,梁聖岳則意識清楚,可以說話,只是身體虛弱。[...]
報橘
「禁山」好危險不要爬?一場山難意外揭露政府陳腐懶惰的官僚思維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最近好幾起山難救難失敗的消息,讓媒體和政府又帶起風向,輿論一片批判登山山友們「浪費公帑」。但事實上,這些事件背後暗藏著政府一如既往的怠惰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