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台灣雖然擁有世界級的百岳資源,但民眾親近山林卻受層層限制,發展山岳觀光亦因此障礙重重。行政院院長蘇貞昌21日宣布「5大登山新政」,要將台灣山林解禁,把山還給人民,此外,蘇揆也落實山難「使用者付費」,讓不少網友讚「德政!」、「本來就該自己承擔風險」、「全面開放讚,很多外國人都喜歡台灣的高山」

蘇揆的登山5新政為何?真的能促進教育,也推光觀嗎?一起來看。(責任編輯:謝佩如)

行政院長蘇貞昌(中)推動全面開放山林政策,21日出席「向山致敬」記者會,宣布除國安及生態保育區外,以全面開放為原則,提升登山運動環境。圖片來源:中央社

行政院推動開放山林政策,有山友認為山難搜救「使用者付費」不恰當,是懲罰求救山友;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說,也有聲音認為山友要做好準備、自律跟管理,會跟各方討論怎樣做最好。

蘇揆推5大登山新政:路線全面開放,但山難使用者付費

蘇貞昌上午出席「向山致敬」記者會,宣布開放山林政策,除國安與生態保育區外,以全面開放為原則,全面提升登山運動環境。

受邀出席記者會的登山用品店「登山補給站」負責人蔡及文表示,每次發生山難救援行動,社會輿論就會提到「使用者付費」,但政府進行山域搜救,是基於保護人民生命的義務而提供的公共服務,用「使用者付費」的角度不是非常恰當。

蔡及文說,台中、南投、苗栗、高雄、屏東等相關登山自治條例,都用使用者付費的角度規範,實際上變成地方政府懲罰提出搜救要求的山友,跟中央山林開放政策有所衝突,希望可以調整。

蘇貞昌受訪時回應,一方面有這樣的意見,但一方面也有認為山友要做好準備、自律跟管理的聲音。怎樣做最好,會跟各方討論,總是以山林開放的政策主軸向前走。

蘇貞昌致詞時表示,台灣有268座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山友約500萬人,但過去政府用封山的角度管理,人民不容易進山,很多服務設施也不夠好,山屋不夠標準、過於破舊簡陋,中央管、地方也管,錯綜雜亂,台灣人空有好山,卻望山興嘆,正因為態度不對。

蘇貞昌指出,過去在教育上不對,沒有好好教育國民,只認為登山危險、應該管理;責任上也不對,登山要是出事,政府好像要對國民負無限責任。

蘇貞昌說,中央15個部會經過長時間和山友、各界討論, 形成開放山林的五大政策,包括「開放」、「透明」、「服務」、「教育」與「責任」五大主軸。

根據規劃,「開放」指除了國防必要、地形破碎的危險地區、原住民聖地、生態保育區域以外,通通開放;農委會林務局管轄的林道全面開放,管車不管人;國家公園取消登山能力或經驗證明審查;申請進入核心生態保護區或山屋住宿的截止期限縮短為5天前,大幅簡化入山程序和條件。

「透明」部分,預計11月啟用一站式申請平台,整合國家公園入山入園線上申請系統、林務局山屋申請系統及警政署入山管制區申請系統,山友隨時可查閱申請情形。

「服務」方面,將在4年投入新台幣7億元整建山屋設備、步道及告示牌;提供59處高山營地,每日最多1514人使用,以及改善山區通訊等。

「教育」方面,也從社會和學校教育雙管齊下,鼓勵民眾親近山林,並要了解自己的能力,知道可以爬到哪裡。

「責任」部分,法務部已提出「國家賠償法」修正草案,落實登山者自主管理、承擔責任的觀念,蘇貞昌說,不能都由政府負完全責任,什麼都國家賠償,而是山友自律,做好準備跟自主管理。

蘇貞昌表示,台灣空有好山,卻不懂向山致敬,全世界的登山大國多是島國,台灣應該好好把握高山資源。今天開放山林只是個開始,將會持續傾聽各界意見,希望大家一起向山致敬,進山、近山、淨山。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Line 好友

推薦閱讀

【睽違 22 年!台灣豬明年出口搶百億商機】新加坡率先搶簽合約「買台豬肉」,台灣將再拚 458 億年外銷奇蹟

【韓國瑜已被美國刷掉】韓怕回答 1 題就露真面目「直接拒絕赴美面試」,學者:美讓韓無所遁形

總統府首次原住民語「國際級」同步口譯——原民淚:小英不像韓國瑜「母語要回家學,不要浪費學校時間」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蘇貞昌宣布開放山林 山友籲檢討搜救付費政策〉。首圖來源: 中央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