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書裡旅行,不只是旅行世界,更是對於自己內在的旅行探索。」——獲普立茲評論獎記者 安娜・昆登 (Anna Quindlen)

VidaOrange 生活報橘的「世界旅讀」專區,每週持續推薦國外尚未引進台灣的深度好書,為深知閱讀價值並渴求新知的你,打開通往國際的窗。在不能旅行的日子裡,用閱讀旅行世界。

如果可以選擇改變自己個性中的一部分,你最想改變什麼地方呢?很多人相信,每個人的性格是獨特且與生俱來,是不容易改變的,而不同的性格特質影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各式各樣的情境,包括在職場上與同事、客戶的互動、一來一往的人際關係。即使在許多情況下,我們偶爾也會想改變自己的某些性格,例如想變得更外向、情緒更穩定等,然而我們卻也對自己這些外顯的、潛在的性格逐漸地習以為常。

花了許多時間投入心理學、神經科學研究領域的認知神經科學家Christian Jarrett,一直為包括 BBC Future、WIRED、紐約雜誌、New Scientist、GQ Italia 和衛報等媒體撰寫有關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文章,現在也是英國心理學會研究文摘的創始編輯及創作者。Christian在今年五月時出版了新書《Be Who You Want: Unlocking the Science of Personality Change》,在這本深入研究且具有洞察力的書中,他帶著讀者一起認識「環境」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性格特質,且一個人的個性在成年後其實仍然是具有「可塑性」的。

揭開「性格改變」的科學

在《Be Who You Want》中,Christian和我們分享了如何塑造自己的彈性個性,以影響我們生活狀態的方法,書中提供了一些具有科學根據的實踐方法,讓讀者能夠創造嚮往的「正向性格」,包括如何讓情緒變得更加穩定、外向以及思想開放。此外,書中也穿插了幾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闡述各個領域的人的性格,是如何發生不同的深刻變化,例如一個靦腆害羞的少年,後來成為了好萊塢巨星、原本生活及心理狀態不佳的人,慢慢地愛上跑步並重拾健康理想的生活。

除了許多人都努力追求的正向性格,Christian也深入探討了所謂的「黑暗三性格」(Dark Triad of personality traits),其中包括了自戀、象徵著不信任與欺騙的馬基雅維利主義,和精神疾病。這些看似負面、許多人想積極戒除的黑暗性格,Christian卻認為我們能夠善加利用,透過有技巧性、循序漸進的方法,在不陷入黑暗面的情況下,利用這些負面性格的優勢,也能讓我們從中獲得益處。

在這本充滿自我測驗和互動練習的書中,我們能夠更清楚地了解自已的個性、生活故事,與自己充分地對話。或許,「成為想成為的人」正是破除性格的種種束縛,追求人生正向、長遠改變的一種積極表現。

點擊→找到自己性格的潛在魅力

(首圖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