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Unsplash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其實,我們都寂寞》,由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VO》導讀:
平常工作時,常常會因為壓力大而感到全身緊繃、焦慮不已?
日本心理諮商師石原加受子表示,如果你明明想放鬆,卻一直無法消除緊張,可以先從調整呼吸做起。只要慢慢做、持續做的話,一定能改變心情。
(責任編輯:陳致加)
文 /日本心理諮商師 石原加受子
只要一點點努力,透過調整呼吸,我們就能拯救自己感覺寂寞的心。
呼吸是一件太理所當然的事,以至於我們平常經常忽略它,但「調整呼吸」不只是維持身體健康的根本,對心靈健康來說也不可或缺。
你知道自律神經嗎?它掌控了所有與維持生命有關的器官。自律神經又包括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我們白天活動時,是交感神經在發揮作用;夜晚靜下來時,則由副交感神經上場。如果自律神經失調,身體會產生不適感,也比較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呼吸包含「吸氣」和「呼氣」。吸氣時,主要是交感神經居優勢;呼氣時,則是副交感神經居優勢。
從心理層面來說,我們內心的狀態會表現在呼吸上。焦慮的人呼吸較急促;沒自信的人,呼吸細而弱;寂寞的人由於總是嘆息,新鮮空氣的交換量減少,以至於愈來愈消沉。呼吸與意識互為一體,所以不可小看呼吸。
不過,最近在實行心理療法的時候,即使我要求大家放鬆,卻有愈來愈多人表示無法好好地放掉力氣,也有人明明想放鬆,卻還是無法消除緊張。
如果你也是這種人,更應該先從調整呼吸做起。只要慢慢做、持續做的話,一定能改變心情。
你的身體是不是用了太多力氣?
讓我們來做個簡單練習。
首先,用你平常站著的方式站好。光是這麼站著,你可能就會察覺到身體正在使力。其實站著的時候,就只需要用能讓你站著的力氣就好。
接著,請吸一口氣繃緊全身,稍微暫停一下,然後再吐一口氣放鬆。你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調整這個步驟,不用勉強。
放掉身體的力氣後,再用能讓自己心情愉快的方式站立。請想像自己直立站在地球上的畫面。光是這麼想像,或許就能修正身體姿勢,回到本來該有的狀態。
感受一下愉快的心情後,就坐下來。接著,慢慢大口吸氣,輕輕閉氣一下,再慢慢吐氣。吐氣的同時,請想像自己正一點一點放掉全身的力氣,就像氣球慢慢變小一樣。當然,要在自己不覺得有負擔的前提下做。
吐氣,慢慢放掉身體的力氣,這時應該能感覺身體和心靈的放鬆吧。這種放鬆的舒服狀態,在心理上來說,就是接受自己的狀態。這樣身心一致的狀態,也可以說是感受到自我肯定感、自己信賴感的狀態。

圖片來源:《其實,我們都寂寞》
陷入自我否定的迴圈時,請注意自己的呼吸
受困於負面情緒時,我們不只會感到寂寞,也會想否定自己:「我太軟弱了,所以才會覺得寂寞。」
不過,這時感受到的情緒並不是真實的,或許是受到身體姿勢或呼吸的影響,才讓你有那樣的心情。
要是執著於負面情緒,可能會把事情想得很嚴重,然而問題可能很單純。比方說:如果是由於長期以來的身體姿勢和呼吸習慣,引發寂寞的感受,那麼只要修正姿勢和呼吸,身心的狀態就可能改變。尤其是心情,只要調整姿勢和呼吸,就可以立刻改變。
感到寂寞時,你的身體是什麼樣的姿勢呢?你呼吸的情況又是如何?其實要改變心情很簡單。平常多多關心自己,了解自己的心靈和身體,並記得放鬆身體深呼吸,心情也就會跟著改變。
想積極排解自己的寂寞,避免深陷負面思考中,就專注於自己的感受、培養正面的感受,會比較有效率。
改變姿勢和呼吸,就能拉陷入寂寞中的自己一把。當我們專注於自己的姿勢和呼吸時,同時也是在練習「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盡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自在放鬆,便可減輕寂寞,還能維持安定的精神狀態。因為這麼做而產生正向感受時,又能更專注在自己身上,不再去在意他人。
如果做到這一點,就能察覺到自己是否以他人為中心,只在意他人及外在事物,為了無謂的煩惱受苦。或許就能進一步意識到,以他人為中心的思維方式,只是徒增自己的寂寞而已。
想看更多「紓壓秘訣」,快來追蹤 VidaOrange 生活報橘
延伸閱讀
【沒有人可以一直堅強】蘇絢慧心理諮商師:面對脆弱,最好的方式是「承認」
【很多人沒注意到的事】看穿悲觀的「3P 思考」,讓碎了一地的玻璃心逐漸癒合
【在人際關係中一再受傷?】吳珮瑩心理師:當「心理免疫」功能低落,就容易受到他人影響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其實,我們都寂寞》,由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