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由 商周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VO》導讀: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 如果⋯⋯,那我一定會更加幸福!」

然而人生整體的幸福或不幸福真的會因為我們少遭遇了什麼、多經歷了什麼而改變嗎?

(責任編輯:鄧羽辰)

文/ 哲學博士  魯爾夫.杜伯里

假設你住在德國,時值冬季,街上滿是髒兮兮的積雪。你正忙著給車子的擋風玻璃除冰。寒風將刮下的冰粒吹到你的臉上,汙泥則沾滿了你腳下的鞋子。你的指尖猶如同時被萬千根針扎那般刺痛。一陣猛力拉扯後,你好不容易打開冰封的車門,坐進車裡的皮椅,頓時一陣寒意遍布全身,彷彿坐在一個大冰塊上。你奮力舉起瑟縮的雙手,搭在凍得要命的方向盤上,呼出的熱氣搞得車裡一面霧茫茫。請問:如果你住在邁阿密海灘,享有陽光、宜人的氣溫、輕柔的海風,你會覺得幸福感提升多少?請以從○到十的數值來給分(○是一點也不會更幸福,十是幸福無極限)。

在我詢問過的人當中,大多數人所給的答案都在四到六之間。

現在你把車子開出停車處,準備上班,卻因碰到塞車,整整遲了半小時才到公司。上司照例大發雷霆地訓了你一頓,搞得你也滿肚子火。接著你趕忙回覆一大堆電子郵件。下班後,你進行了一週的採買。回到家裡,煮了心愛的菜餚(味道好極了)。飽餐一頓之後,你放鬆地坐在沙發上,看了部有趣的電影。到了深夜,你稍加盥洗,隨即上床睡覺。

同樣地,你在佛羅里達所做的事也大同小異:開車出門、塞車、被老闆刮一頓、回覆一大堆電子郵件、一週採買、美味的菜餚、有趣的電影。現在讓我再問一次:如果你住在邁阿密海灘,你的幸福感會提升多少?就我詢問的結果,答案大多落在○到二之間。

我曾在邁阿密海灘住了十年,那之前和之後則都住在瑞士,一個還滿常遇到積雪泥濘和擋風玻璃結冰的地方。我住在邁阿密海灘時,更幸福的給分來到多少?答案是○!

這便是「聚焦錯覺」(focusing illusion)。關於這種效應,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卡納曼曾指出:「人生中沒有什麼事情是如你正在想著它們很重要時所以為的那麼重要。」越是強烈地聚焦在人生中某個特定的面向,就越會高估這個面向影響人生的重要性。在本章開頭,我們只聚焦在對「天氣」的描述:冰天雪地的德國、豔陽高照的邁阿密海灘。初次評比在兩地的生活滿意度時,「天氣」這個面向在其中佔據了主導地位。

接著我們描繪整個日常生活的經過;從早晨開車出門上班,一直到累了一天晚上回家賴在沙發上。這時天氣只是日常生活的部分面向。如果我們把時間拉長來看,一星期、一個月、一年、一輩子,那麼天氣在生活滿意度中就會頓時變成一個可以忽略的面向。

美好人生的工具箱包含了掌握「聚焦錯覺」的能力。借助這項能力,你就能排除大量愚蠢的決定。如果你把事物(例如汽車、事業、旅遊目的地)拿來相互比較,你會傾向於特別集中在某個面向的比較,從而忽略其他成千上百個面向。在聚焦錯覺下,你會賦予那個面向過高的重要性,誤以為那個面向比它實際上更為關鍵。

你能做些什麼來防止這種情況呢?你要不把所有成千上百個面向拿來一起比較,可是這麼做的代價高昂。要不就是實際一點,試著把你想要相互比較的兩種事物看成兩個整體。你可以隔著更遠的距離去比較它們,如此一來,就不會高估任何面向。但知易行難。且讓我舉個具體一點的例子:小孩總是只想著眼前發生的事,要是我拿走一個三歲小孩的玩具,他會大哭大鬧,彷彿世界就要毀滅,即便他還坐擁一打以上的玩具,而且我很快就會把拿走的玩具還給他。所幸在人生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將自己從眼前的情況中釋放。在某個炎熱的夏日夜晚,如果我忽然想來罐清涼的啤酒,打開冰箱卻發現裡頭空無一物,我並不會因此大哭大鬧。我會把焦點從啤酒上轉移,空空如也的冰箱只會小小地減損我的幸福感。這個夜晚不會因此就被毀掉。

遺憾的是,我們在這方面的發展只停留在半途,很難以超廣角視野來觀察眼下的情況,否則我們根本不會為種種雞毛蒜皮的瑣事煩心。

你有多常問自己,要是你有別的事業、住在別的地方、擁有別的房屋、頂著別種髮型,你的人生或許會好上許多,或肯定有所不同?如今你知道改變的效應明顯比你所想的要小得多。請從盡可能遙遠的距離來觀察自己的人生。你會發現,那些你當下覺得很重要的事物會萎縮成一些小小的點,對全局幾乎毫無影響。唯有三不五時就以廣角鏡頭來觀看自己的人生,才有可能通向美好。

我上回去巴黎旅遊時,選擇入住位在托卡德侯花園旁的香格里拉飯店。我在辦理入住手續時,旁邊有位先生正在責罵櫃檯的服務人員,因為她當時顯然無法提供能夠看見艾菲爾鐵塔的房間。這位先生爆氣地怒吼:「妳毀了我的巴黎之旅!」我在一旁看了直搖頭。是否能從飯店房間的床上看到艾菲爾鐵塔,這真的不太重要。更重要的應該是入住的房間能否讓人睡得安穩、舒適。鐵塔的景觀只是一趟成功的巴黎之旅的一個小小面向。況且只要步出飯店,就能飽覽艾菲爾鐵塔。然而那位氣急敗壞的美國人卻火冒三丈,活像一隻煮熟了的螃蟹。他的聚焦錯覺讓他一整個小題大作。

事關金錢時,我們特別容易產生聚焦錯覺。如果你是位億萬富翁,你會覺得更幸福幾分?華倫.巴菲特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他曾把自己的生活和某位尋常老百姓的生活做個比較,絲毫不覺得兩者有多大的差別。生活中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巴菲特都睡在一個普通的床墊上,就和你我一樣。巴菲特所買的服裝也是一般的成衣,不會比你我的更貴。他最愛喝的飲料是可口可樂,飲食不比一個學生更好或更健康。工作時,他用的是普通的書桌,坐的是普通的椅子。從一九六二年起,他的辦公室始終都在同一個地方,位於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一棟單調的辦公大樓裡。如果你一分鐘一分鐘地去比較自己與巴菲特的生活,他的財富效應就會變得微不足道。

唯一小小的不同就是:巴菲特坐擁私人噴射機,我們卻得搭乘經濟艙。但讀完本章後可知:比起狹小的機位(你待在上頭的時間,最多只佔你人生的百分之○.一),狹隘的思考其實更糟。聚焦在無足輕重的小事上,只會糟蹋了美好人生!

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

這裡買

五感生活美學」原來已悄悄走進我們日常,你知道是哪五感嗎?

想看更多「職場人蔘」,快來追蹤  VidaOrange 生活報橘

延伸閱讀

【感覺人生卡關?】吳姵瑩心理師:你有太多「可是」,背後隱藏的是「我不夠好」的固執

【你現在過得快樂嗎?】吳姵瑩心理師:快樂可以是一種人生選擇,用這 3 個步驟擁抱快樂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由 商周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