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指揮中心1日宣布,有條件開放長照機構探視,須採實名預約制。(南區老人之家提供)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傳真(圖片來源:中央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在疫情尚未結束的情況下,隨著母親節的到來,究竟我們何時才可以開始去探視住在長照機構的長輩?
疫情指揮中心在 5/1宣布「有條件」開放長照機構探視,不過到底有哪些條件呢?讓我們來好好了解並遵守,一起保護自己與家人。
(責任編輯:黃懷容)
文/中央社記者陳偉婷、余曉涵台北1日電
(編輯:卞金峰、管中維)
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有條件開放長照機構探視,須採實名預約制,每名住民一天限探視1次,同一時間空間原則限一組訪客,每組訪客最多3人,且都須全程戴口罩。
長時間住院者探病禁令 陳時中:有討論開放空間
疫情指揮中心今天(5/1)宣布,有條件開放長照機構探視;指揮官陳時中說,長時間住院者的探病禁令也有討論開放空間,其他防疫政策解禁無特定時間表,大家防疫配合愈好、零星個案不多,開放就會愈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記者會宣布,國內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趨緩穩定,考量疫情現況與民眾殷切提出探視需求,自即日起,開放民眾前往長照機構實地探視住民。
為防範疫情在機構內傳播的風險,機構與訪客仍須遵守管理規則,包含實地探視建議採取預約制,並採實名登錄管理探視者的個人資料、健康聲明及旅遊史等資訊。
若具武漢肺炎感染風險,或有發燒、呼吸道症狀、嗅覺、味覺異常等疑似症狀的人不得進入機構;每名住民1天限探視1次,且同一時間同一探視空間原則限1組訪客,每組訪客人數最多3人(包括兒童),訪客與住民全程都須佩戴口罩。
指揮中心指出,具有活動能力,可下床行動的住民,儘量安排在公共區域會面:每時段該區域原則僅開放1名住民接受訪客探視,或開放1名以上住民在不同區塊接受探視,且確保各區塊間距符合社交距離(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不同區塊最好有各自分離動線)。
若是不具備活動能力、無法下床行動的住民(如:完全臥床),可進入住民住房探視,每時段每住房原則上僅開放1名住民接受訪客探視,並應妥善規劃探視者動線。

疫情指揮中心1日宣布,有條件開放長照機構探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圖片來源:中央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陳時中說,適度開放是因為最近母親節要到了,先前因為疫情禁止探視,但對長期住在機構的住民來說,沒有探視對心理健康也不好。
外界關心其他防疫措施或醫院探病是否解禁;陳時中說,醫院探病也有開放的可能性,但理想上進出醫院要愈少愈好,畢竟是比較多細菌和病毒的地方,但還是要有人性關懷,如果是住院天數較長的,有討論開放空間;若是短期住院,則是希望盡快出院就好。
陳時中也說,防疫措施的開放沒有特定時間表,要看民眾配合維持社交距離、戴口罩等指引的強度,若民眾配合的好,且確診的零星個案頻率不高,開放就會愈快。
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osts/1552185991614480
延伸閱讀
洗完手,要用烘手機 or 紙巾擦乾手?最新研究顯示:其中一種污染程度平均是另一種的 10 倍高
【醫學實證一天 1 碗喝出免疫力】「長壽味噌湯」簡易教學:4 材料、3 步驟輕鬆做
【護台灣,助世界】健保 APP 開放「捐口罩」!簡單 4 步驟邀你把「曾可購卻未購的口罩」捐出去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母親節將至 長照機構有條件開放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