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我們都知道洗完手之後用「烘手機」乾燥手部比用「紙巾」擦手來得環保,但是一直以來也常聽說使用烘手機容易沾染更多細菌的說法。
究竟在為了防疫勤洗手之後,我們又應該選擇哪種方式來把手弄乾呢?一起來看最近針對此問題發表的一項研究怎麼說。
(責任編輯:黃懷容)
文/中央社巴黎17日綜合外電報導
(譯者:劉淑琴/核稿:嚴思祺)
根據今天(4/17)發表的一項 研究,洗完手之後,應該使用紙巾擦乾手部,以避免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研究發現,和烘手機相比,紙巾擦手比較能移除因手部沒徹底洗淨而殘留的病原體。
全球衛生當局都異口同聲強調在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防疫作戰中,用肥皂和清水洗手的重要性。這波疫情已經造成全球超過14萬4000人死亡。
受到汙染的手是細菌傳播的主要途徑,藉由手部接觸將病原體散播到門把、水龍頭等物體表面,人們在碰觸這些物體表面後,再用手來摸臉而導致感染。
英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和里茲教學醫院全民健保信託基金(Leeds Teaching Hospitals NHS Trust)合作的一項小型研究顯示,如果沒有適當洗手,以紙巾擦乾是移除手上殘留微生物比較有效的方式。
以里茲大學的穆拉(Ines Moura)為首的研究人員表示:「我們相信我們的研究結果和控制目前在全球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有關聯。」
「洗完手後乾燥手部的方式應該以紙巾擦拭比較好,如此可以降低病毒汙染和傳播的風險」。
在研究中,4名志願者的手中有噬菌體,他們在洗手時未把噬菌體洗掉。噬菌體是一種病毒,能夠感染細菌,但對人體無害。
然後他們以紙巾或烘手機乾燥手部,再觸摸門把、電話、階梯扶手、聽診器等物體表面。研究人員發現紙巾和烘手機乾燥手部都可降低手部汙染。
但在取樣的11個物體表面中的10個發現到,烘手機乾燥手部後遺留的環境汙染比較多。用烘手機乾燥手部後觸摸的表面全都發現微生物,汙染程度平均是使用紙巾乾燥手部的10倍高。
這項研究原本預定在今年的歐洲臨床微生物暨感染症會議(European Congress on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ECCMID)上發表,但這項原訂本月在巴黎舉行的會議因疫情關係取消。
?刊登在「科學媒體中心」期刊網站的研究:
延伸閱讀
【如何避開病毒,安全戶外運動?】研究顯示:並肩 OK、正後方危險,且建議社交距離不只 2m
【2020 母親節,送健康給自己】精選 6 款在家健身「運動用品」:彈力帶挑選法、好收納輕巧健身機
【外病毒,內空污!】醫師詳解家中呼吸道「隱形殺手」,4 招提升「環境免疫力」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研究:洗完手拿紙巾擦乾 比用烘手機更能移除病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