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Miho Konishi 粉絲專頁。

《VO》導讀:

在工作場合中,遇到新同事老是不知道要怎麼開啟話題?拜訪客戶時,總是不知道要說什麼而一再錯過良機?

2013年起擔任《深層NEWS》主持人、訪談合計超過1,700位來賓的「日本柔話天使」小西美穗,根據她27年的媒體經驗,整理了幾個能讓人瞬間感到窩心又信賴的說話技巧,並想藉此告訴你:「別氣餒,把握每次的『初見面』,每次都會是新的開始!」

(責任編輯:黃懷容)

文 / 日本電視台解說委員、主播 小西美穗

#1 觀察環境,讓對話更熱絡

有時與對方不但是初次見面,連場所也很特別。例如,不在辦公室,也不在寬敞的會議室,而是在有畫或擺飾的個人房間,就像是在學校校長室的沙發上聊天一樣。大家在遇到這種情況時,不妨迅速環顧一下四周環境,觀察是否有「特殊物品」

二○○三年我擔任倫敦特派員,單獨採訪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希林.伊巴迪(Shirin Ebadi)女士。伊巴迪女士是一位伊朗籍的女律師,致力於廢除伊斯蘭各國對女性的差別待遇。

伊朗法律明定「女人的價值只有男人的一半」,不論是意外事故的賠償金額、財產的繼承,女性都只有男性的一半。男人可以娶四名妻子,離婚條件與孩子的撫養權都對女方極為不利。伊巴迪女士透過法庭,不斷控訴此法的不正當性,因此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此次採訪是在伊巴迪女士位於伊朗首都德黑蘭的律師事務所房間內進行,頒獎儀式定在幾天後,採訪時間只有二十分鐘。我必須在緊迫的時間內,解除她的戒心,將嚴肅話題引導出來。

在我進入房間,準備攝影機的這段期間,我獲得了一小段能與她閒聊的時間。此時我環顧四周,發現牆壁上掛著一條毛巾,而且是一條用得破破爛爛的毛巾。我立刻問道:

這條毛巾很特別嗎?

她一聽,回答:

那是我在牢裡用過的毛巾。

其實這條毛巾,是伊巴迪女士過去在人權運動中,被逮捕入獄時使用的。問完毛巾後,伊巴迪女士立刻談起她不向權力屈服、堅持守護穆斯林女性人權,這一路奮戰的決心,即便訪談時間很短,但從頭到尾都是精華。

對某人而言,特別的、堅持的東西,往往會擺在最醒目的地方。仔細觀察、挖掘有哪些物品,然後立刻問問看「這很特別嗎?」對話就會熱絡起來。

?說話技巧:對話環境中,藏著炒熱話題的線索。

#2 對話中,叫對方的名字

那些令人佩服的說話高手,有哪些共通點呢?共通點之一就是「叫對方的名字」。談話中出現自己的名字,任誰聽了都會開心。在現場直播的節目中,有時來賓也會像這樣叫我的名字:「小西小姐,剛才提到⋯⋯」

以演說精采而聞名的前總理大臣、在全國巡迴演講的經濟學者、以深入淺出的講解為大家熟悉的歷史學者,這些傳達大師們,幾乎每一位都會運用這個技巧。透過在談話中叫對方的名字,讓對話熱絡起來,這點令我印象深刻。

其中最讓我高興的是,明明才第一次見面,來賓就立刻喚我的名字。那一瞬間,我可以感覺自己,從現場直播的緊張中放鬆了。會讓我覺得他尊重我這個人,更勝於我是節目主持人的身分,這令我感到窩心。

因為從緊張中緩和了,讓我湧現也要用心對待他的想法。這成了與對方瞬間拉近距離、談話熱絡起來的轉捩點。在對話中加入對方的名字,有幾種模式。

「就像○先生剛才所說,我也⋯⋯」(同意)
「或許○先生已經知道了⋯⋯」(引子)
「原來○小姐也是這樣想的。」(共鳴)

與舊識交談時,因為對方的臉與名字早就記在腦海中,因此要在對話中喊出對方的名字並不困難。但要喊出初次見面的人的名字,就得稍稍留心了。正因如此,第一次見面時使用這個技巧效果特別好。面對面時,不叫名字也可以對話,若仍然刻意叫名字,便代表你很重視對方。

?說話技巧:叫名字,代表對對方的敬意。

讓對方無法說不的「溝通秘訣」:

讓人3秒窩心、10分鐘信賴的50個說話技巧

這裡買

延伸閱讀

【35 歲前,在職場上的重要功課】創業家崴爺《#你下班了沒?》:傳授 2 個「職場生存之道」

「總是匆忙開始一天的工作⋯」50 萬人用的專案管理 APP 執行長:你有做好「每週回顧」嗎?

【左右臉心理學】善用你的臉!職場暗黑心理學:遇到難以溝通的人時,試著用「右臉」朝向他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讓人3秒窩心、10分鐘信賴的50個說話技巧》,由三采文化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