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選這篇文章】

你吃過魩仔魚嗎?相傳魩仔魚是「所有魚類幼苗」其實是錯誤的,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幫你釐清魩仔魚小知識。當然,這邊只是分享關於魩仔魚的小知識,海洋生態仍然要靠你我守護,大家要遵守相關法規哦。

(責任編輯:陳奕安)

魩仔魚不是所有魚類的幼苗

你吃過魩仔魚粥嗎?過去常常聽人家說,魩仔魚是「各種魚類幼苗」,其實這是錯的唷。

魩仔魚主要是鯷科和鯡科的仔稚魚,又叫做魩鱙(音同莫苗),主要是刺公鯷、異葉公鯷、日本鯷這三種魚類為主。

魩:體長4公分以下,體色透明。
鱙:體長4公分以上,體色逐漸呈現黑色.且有銀色縱帶。

為了保護海洋生態資源,漁業署訂定了地方主管機關訂定魩鱙漁業管理規範原則

以有效管理取代全面禁止,各位魩仔魚漁友們要仔細閱讀內容唷!

地方主管機關於每年5/1~9/15,擇定連續三個月為禁漁期,留給它們長大的機會,不要過度捕撈!

目前魩鱙漁業有哪些相關管理措施呢

臺灣魩鱙漁獲主要是日本鯷、異葉公鯷及刺公鯷三種,考量資源保育和漁民生計,有關漁船捕撈魩鱙採取以下管理措施:

1.禁漁期:依研究調查評估,在每年5月至9月捕撈魩鱙漁船,可能會混獲其他經濟性魚類仔魚比例較高,因此由地方政府於該期間擇定連續三個月採取禁漁。

2.禁漁區:依研究調查評估,大多數經濟魚種仔魚出現在距岸500公尺內,前面三種魩鱙魚種在距岸500公尺左右即可捕獲,因此規定距岸500公尺以內為魩鱙禁漁區,可避免捕獲到其他魚類仔魚的情形。

3.漁獲量總量管制:漁業署依照科學研究調查結果,公告各縣市當年度可以捕撈的配額,當年度作業期間達到可以捕撈配額的90%,即全面停止作業。

4.魩鱙總船數限制:對魩鱙漁船筏作業總船數進行管制,不得再增加船數。

5.漁獲量申報:魩鱙漁船筏應填報卸魚聲明書,作為科學研究及後續管理之依據

更多有關魩鱙漁業相關知識,可連結YouTube「公共電視流言追追追066莫宰魩仔魚」查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也特別澄清,只是科普分享一下魩仔魚的小知識,並不是要鼓勵大家吃魚苗喔!永續漁業一直是初衷。

延伸閱讀

【既是文青,更是農青】到台北彎腰農夫市集:聽農夫說故事,交個遠方的朋友

「在這裡,你可以放慢腳步,細細品味台灣在地的新鮮好滋味。」走進台北水花園農夫市集

【海洋奇員:魚魚大集合】過年最討喜的魚是哪一種?鯽魚、鯖魚,聰明分清楚了嗎?

(本文經合作夥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