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Unsplash
《VO》導讀:
是否覺得創意隨著年齡增長而越趨枯竭?孩童時期總對世界充滿好奇心,腦中充滿許多鬼點子,而現在,這些東西卻已被成人世界裡的「規矩」和「教條」慢慢磨去。
渴望再激發出自己的創意力,但具體到底該怎麼做?讓操刀哆啦A夢、蠟筆小新、我們這一家、假面騎士等經典動畫的日本王牌製作人梶淳告訴你,如何找回找回「赤子之心」,創造出許多「好點子」。
(責任編輯:陳奕安)
文/日本王牌製作人 梶淳
在日本有個流行語,人們習慣用「中二病」來形容無法控制個人「慾望」或明知會給自己帶來痛苦的結果,卻欲罷不能的人(譯註:此類行為反應尤以正值青春期的國中二年級學生表現得最為顯著,故以「中二」稱之〉。因此在本書裡,我所說的「童年」或「童年時光」,指的都是○歲到十四歲之間。當然,這是個大約的數字,實際上是因人而異的。
在這段期間內,由於孩子們毫不保留的真實呈現,他們的言行當中往往充滿了創意。只要觀察剛開始學爬的嬰兒,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幾乎每三分鐘就會「想到」些什麼。儘管不會說話,我們對他們的瞭解極為有限,但是單就他們「發想創意」的數量而言,假設小嬰兒每天要睡十六個小時,醒著的時間是八小時,相當於四八○分鐘,那就表示,他們一天總共會發想出一六○個創意或點子。
之後會走路了,也因為慢慢開始牙牙學語,能開口說話後,我們更能夠掌握他們「起心動念」的內容,接著會發現,他們不斷在玩著「模仿」的遊戲,模仿的對象包括電視裡的角色和他們的父母。找不到玩具的時候,他們又會玩起「想像」的遊戲,隨手抓來一條毛巾或一個洗衣夾,都能當作火車在地上滑來滑去。出門的時候,他們又會玩起另一種「蒐集小玩意」的遊戲,螞蟻、樹葉,什麼都想帶回家。這一連串的「遊戲」或者「行為反應」,其實說穿了,正是人類因為「慾望」而起心動念的原型。
換言之,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歷過一段,每天都在自然發想創意的日子。
倘若有誰現在感覺自己腸枯思竭、想不出點子來了,其實不過證明一件事: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已經失去童年時的「本能」或「直覺力」了。或者說,後天的教育和經驗已經讓他習慣成人世界裡的「規矩」和「教條」。
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學習和經驗相當於洗腦。在指導發想創意的書籍裡,最常看到的就是作者建議讀者「找回童心」、「要像孩子一樣地自由發想!」要言之,就是要我們找回過去的自己。用我的話來講,就是要找回「赤子之心」;誠實地面對自己和對於他人的慾望,進而找回自己與生俱有的「直覺力」。只要放下自己從工作的經驗中所學來的那些「規矩」和「教條」,即可喚醒我們與生具備的「本能」和「直覺」,即可更容易地發想出點子來。
來測試一下你是否還有赤子之心吧
好,現在我想先來測試一下讀者的「赤子之心」。下一頁這張圖共有九個點,請用四條直線一筆畫過這九個點。限時三分鐘。這個題目通常小孩答對的機率遠比成人高得多。
解答的關鍵在於,是否懂得利用九個點之外的空白處。如果你只在這九個點所連成的四方形裡面思考,恐怕很難得出正解。而這種在特定的範圍內思考的方式,正是我所謂的「規矩」和「教條」,也可以說是成人的「心理束縛」。
一般來說,由於孩子們不會被那個看不見的四方形所侷限,而會直覺地利用四方形外的空白,所以就更容易得出正解。經過這樣的考驗,不知道讀者是否有種童年時的「直覺」稍微被喚醒了的感覺?
讀者投稿,雖然不是正確的但也很有赤子之心:
※答案置於本文最下方,往下滑就對了!
想不出點子,走出去就對了!
再繼續觀察孩子們的行為反應。
在前一節裡,我已經點出了孩童是發想遊戲的天才,可是,當他們發現身邊沒什麼好玩的時候,又會做何反應呢? 尤其是在學齡前,孩子們對於環境的認知範圍大約只有半徑三公尺。當他們在這「方圓」三公尺範圍內找不到「樂子」的時候,會立刻移動自己的身體,改變自己的位置,亦即改變認知範圍,直到找到樂趣為止。
我們常聽人說他的孩子老是動個不停,就是靜不下來。其實換一個角度看,孩子們不是靜不下來,而是正在透過「動」讓自己「靜」。這是個非常值得成年人學習的技巧。所以,當你想不出點子的時候,走出去就對了。在自己三公尺範圍內找不到點子,就學孩子們移動你的身體,改變你的位置。不妨找一條變化較多的路線。可以觀察路上來往的行人、車裡的乘客,也許會經過一條商店街,順便逛一逛書店,再走進美術館,欣賞幾幅畫作或雕塑,最後坐在公園裡聽聽人們在聊些什麼,哼唱著什麼歌。
人有所謂「五感」,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假設我們慢慢以三公里的時速前進,一個小時內即會經過五○○個「方圓三公尺」。倘若在這一個小時內,能夠全面啟動五感的功能,即可搜尋到二五○○筆發想創意的題材。
這些題材全是你激發創意的素材,有助你覺察到「未知之知」的材料。俗話說:「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一定有其道理,絕非毫無根據。如果你選擇坐在電視機或電腦前,的確,一樣能達到類似效果,不過因為那只會用到視覺和聽覺,效果肯定不及實際出門來得更好。
答案在這裡,你答對了嗎?
把創意變商機
延伸閱讀
【你可以不只是上班族】美國斜槓創業家:運用 3 個技巧,找出有「真正價值」的複業點子
【用科學駕馭直覺】看皮克斯和迪士尼如何管理創意,讓《動物方城市》變得更觸動人心
【步行,讓思想自由流動】激發創意和靈感,賈伯斯、佐克柏都在用的「步行思考法」
(本文經合作夥伴 書傳媒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找回你創意的源頭!一個測驗題考驗你是否還有赤子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