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蔡祖芸。左為吳志寧,右為余佩真。

VidaOrange 生活報橘這次與桃力發展協進會主辦的「青春在桃」講座合作,推出一系列與青春有關的專訪,談論青春的不同面向。這次邀請到歌手吳志寧以及剛發行新專輯的余佩真,來談談他們的音樂與青春(文末有免費音樂講座資訊)。

人生是一場化學反應,每個階段都不可逆,索性有音樂的存在,聽音樂的時候,聽著別人的人生,也感受到自己的煩惱,這就是音樂的迷人之處,音樂就是創作者和別人的生命共振。這次青春在桃專訪兩位創作歌手吳志寧和余佩真。兩個不同階段的創作者的生命狀態是什麼?關心的又是什麼呢?

吳志寧想對過去的自己說:「不要賴床,趕快動起來!」

攝影/蔡祖芸

走進志寧工作室,牆面上貼滿志寧的青春與曾經。志寧有很多著名的身份,他是929樂團的主唱、詩人吳晟的兒子,社運歌手等,而現在有了女兒的志寧,多了爸爸的身份。從言談中看見他的自在與從容,他現階段最關心的事就是,女兒會在什麼樣的環境長大,相較之下那些青春時期很在意的事,好像都沒什麼了。

如果能送一句話給過去的自己,會說什麼?志寧流露出慈父的笑容說:「不要賴床。趕快動起來,如果你知道女兒會在20年後出生,那你要開始努力才可以。」

攝影/蔡祖芸

過去聽到較多爸爸吳晟對志寧的影響,志寧曾將爸爸詩歌〈負荷〉譜成曲,但從這一刻,也看到志寧為人父後甜蜜的負荷。而志寧會走上音樂的路,其實是受到媽媽的影響,他彈著媽媽送的吉他,簡單幾個和弦,輕鬆卻很動聽,看著吉他上的簽名及貼紙,志寧說,那些簽名都是他生命重要的人。志寧生命的故事,都被他細心的珍藏,從他現在的狀態和音樂,感受到生命帶給他的溫柔。

阿爸每日每日的上下班,有如陀螺的轉呀轉,將阿爸激越的豪情,逐一轉為柔情。——〈負荷〉。

談起音樂,志寧覺得音樂的本質就是一股熱愛,就算練琴練很累,即使從事音樂的工作會遇到很多現實的妥協,但因為喜歡音樂,如果能重新選擇還是會想做音樂。志寧也與我們分享,年輕時也曾去上班,賣臭氧機,但很快就知道,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建議想從事音樂創作的人,越早開始越好,趁還沒有生活龐大壓力之前,努力去創作。

志寧曾創作〈貢寮你好嗎?〉表達對社會議題的關懷,現在的他也默默的關心台灣的發展。他認為現在剛出社會的年輕人生活是辛苦的,台灣產業應該扎根,給還沒有機會的年輕人更多空間。志寧說:「我40歲了,還是年輕的狀態,也和年輕人一樣在做有衝勁的事,如果大家願意一起團結合作,是可以一起捍衛和改變事情。」從志寧的身上,感受到他對土地的熱情,對生活的關心與熱愛,更重要的是,他有一股溫柔而堅定的力量,就像他的歌曲〈全心全意愛你〉。

我們全心全意地愛你,有如愛自己的母親,並非你的土地特別芬芳,只因為你的懷抱這麼溫暖。——〈全心全意愛你〉。

余佩真:「青春是一種不放棄完整自己,用行動成全自己的喜怒哀樂與心之所向。」

攝影/蔡祖芸

當我們在討論青春的時候,總在思考究竟幾歲算是青春?高中的自己?工作前的自己?或是結婚前的自己?佩真說她想了很久對「青春」的感覺,因為必須自己清楚,才可以跟大家分享。對佩真來說,青春是一種生命狀態,不是以年齡區分,是一種直拗拗的人生,所以可能發生在7歲,17歲,或是70歲的人身上。而現在的她正在青春中。

佩真剛發行個人全創作專輯《真真》,以〈昏你〉打響知名度,與前輩亂彈阿翔的合唱,國台語兼具,唱出對情慾的看法。佩真希望情慾這件事,可以不被時代背景、社會道德規範給限制。不只〈昏你〉,專輯十首歌曲都有故事,有佩真想對社會說的話,故事中蘊含她對生活的反思與自我探索。

例如歌曲〈留〉關注的是,那個因為害羞而無法透過語言表達「我愛你」的人,透過父親留一道菜,表達嘴巴沒有說的愛,〈丁酉年正月二十一〉則是希望聽不懂國語的外婆,在另一個世界仍聽得懂這首歌。

誰管他芭樂番茄蘿蔔糕還是洋蔥,只要你留,我知道那只為我——歌曲〈留〉。

談起創作這條路,佩真說「其實我曾逃避過,現在才有辦法能好好回來面對,我就是需要寫歌。」佩真分享過去當演員時很常被現實打敗,大學相信的熱情,很常一瞬間被消耗。因此曾在現實考量下,放棄創作,當瑜伽老師一年。不過,發現自己並沒有比較快樂,反而看到內心的匱乏,因為這個經驗,才發現自己需要創作,自己也才心甘情願的面對。正因為離開過、比較過後才知道什麼是自己的志業。

攝影/蔡祖芸

我不會將嚮往的世界寄託在任何人身上,包括下一代。我會回到自己身上,要求自己在生活裡面,實踐所相信的真善美。——余佩真。

與佩真聊著創作就像走進她的小宇宙,她獨有的看法,體會到她對人與社會的包容,她關注生活當中不允許被看到的那些面向,希望在專輯的聽覺緯度裡面,允許那些事情發生,讓那些時刻得到一些同理和被理解,而讓心得到一些自由。專輯的創作核心,來自對自身「難以度過時刻的關注」,以陪伴的方式,而陪伴不是以下對上,是一種同在,所以允許犯錯,允許沮喪、允許憤怒。

陪伴不是以下對上,或是以一個過來人的姿態看一個現正在失落情境的人,陪伴對我而言是一個同在。——余佩真。

對桃園的印象與生活

因為女兒的出生,志寧為了給女兒更好的居住環境,搬到桃園青埔生活,很多人覺得青埔很冷清,但志寧覺得因為年輕住在鄉下的緣故,很習慣這樣的生活。也很享受和女兒、老婆平日一起在人不多的桃園百貨公司,生活很愜意。

佩真對桃園的印象也與家人有關,弟弟在大溪當兵,有次來桃園懇親,記憶中懇親的路上經過五六個營區、看到懇親的熱氣球。佩真也曾出演劇團《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舞臺劇《親愛的人生》,此劇團改編自夢若的短篇集,並將小說的時空背景以桃園作為延伸,導演王嘉明變是看中桃園的多元性,佩真也從中認識到桃園的族群和歷史脈絡。

7月13日在桃園,一起乘著〈阿波羅11號〉到〈最想去的地方〉

● 時間:7/13(六)14:00-16:00
● 地點:ThERE音樂展演空間 (桃園市桃園區復興路454號b1)
●免費音樂講座報名網址:https://pse.is/F3AUZ

「桃園有好聽、好玩的講座,這樣就不用通車去台北了」,這是桃園人的心聲,也是青春在桃的計畫的來由。來自桃園的桃園市桃力發展協進會與在地團隊桃滔藝文工作室、ThERE音樂展演空間共同策劃「青春在桃」。全台最年輕的城市桃園,以「青春」為題,試圖描繪現代青年的青春樣貌。

本次活動邀請兩位音樂人吳志寧與余佩真來桃園與我們聊聊如何在生活中創作音樂,而對他們來說,青春是什麼感覺?音樂在他們的青春留下什麼?活動名稱的靈感來自佩真的歌曲〈阿波羅十一號〉與志寧的歌曲〈最想去的地方〉結合組成,帶領現場觀眾進入佩真與志寧的青春與音樂世界。當天除了對談以外,兩位音樂人也會有精彩的音樂表演!

(本文內容出自桃滔藝文工作室,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內容與修訂標題。責任編輯:鄭閔文。)

延伸閱讀

【拿下金曲 30 最佳新人獎!】醉倒在音樂裡!ØZI 唱出讓人上癮的「危險浪漫」

「別讓誰去改變了你。」「盛開之後難道只剩枯萎?」金曲獎年度歌曲 7 首入圍:每首都揪心

【2019 必看韓國神片】《寄生上流》:「你知道人生什麼計畫不會失敗嗎?就是沒有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