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美國羅格斯大學的心理學家 Clifford Lazarus 說:「我們多數人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有信心、有力量的人,並能與身邊的人維持良好的關係。但即使最聰明的人也會被某些想法偏見所困,而無法達成他們理想的狀態。」在國際心理學雜誌 《Psychologytoday》中,Lazarus 提出了三種人們最常犯的思維錯誤。他認為許多煩惱並非來自生活中的外界因素,而是人們本身認知上的偏差;覺察並糾正這些錯誤,我們會慢慢取得人際關係的平衡、提高自尊,並保持思想上的活躍。

#迷思1: say「yes」才有助於維持人際關係

無論家人、朋友或是戀人,當那些你重視的人開口提出要求,你總是很難拒絕,害怕傷害這段關係嗎?Lazarus 說:「人們最常犯的思維錯誤之一,是認為說『 Yes』足以促進重要關係中的親密度。他們不敢以『我不確定』等否認的方式去回應,深怕對方受傷害。」

無論是誰要求你給予幫助,只要你有充分的理由,或者這些事明顯不合理時,你總是有權拒絕。「如果有人因為『No!』而討厭你或決定退出關係,表示他有一些重大的個人問題,或者這段關係在一開始就很虛無、脆弱。」Lazarus 表示。

#迷思2:覺得別人的情緒是自己的責任

即使你真的拒絕了別人,心裡還是為對方表現出的失望或憤怒感到內疚、恐懼嗎?事實上,每個人都應該照顧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費心思管理別人的情感(除非他們是不懂事的嬰兒);同樣地,我們也不該把自己的情緒問題歸咎到其他人身上。

Lazarus 認為,習慣把別人的情緒攬在自己身上,通常是自我價值低落的表現。「我不確定幸福的通用公式是什麼,但我很確定通往苦難的方法是:試圖討所有人喜歡。

#迷思3:只練肌肉不練「心理肌肉」

一件事做了 100 次,取得了 100 次成功,在第 101 次時,你能勇敢嘗試新方法嗎?待在舒適圈中,從不鍛鍊「心理肌肉」也是許多人常犯的錯誤。熟悉的行為模式和習慣讓人安心,但正如身體肌肉必須反覆鍛鍊來變強,大腦也必須不斷受到刺激來防止退化。

嘗試用輕微的壓力來挑戰自己,或在熟悉的例程中引入一些變化,例如學習一個新的技能、與你的愛人討論你們從未談論過的議題、嘗試與平常不同的打扮風格、參與一項從未體驗過的社交活動 …… 所有微小的鍛鍊都能預防大腦在一成不變的日子中慢慢變得僵硬和狹隘,進而變成一個無趣、乏味又沒有能力面對新挑戰的人

延伸閱讀:

總是積極正面其實很煩?心理學:有 3 種「好人」反而更惹人厭

(參考資料:psychologytodayjbmyers。)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