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男朋友》劇照

當好事發生時,有時候心情反而不會快樂,而是想說之後一定會有壞事隨之而來。你也是這種個性嗎?朋友總跟你說要樂觀點,但你知道嗎?其實你不是真的悲觀,而是人類真的比較願意相信壞消息!

關注壞消息是與生俱來的本能

根據華盛頓大學教授Timothy J. Bono所述,我們比較關注壞消息是人類演化的過程中所承襲下來的本能,壞消息相當於「危險」,而在過去,壞消息更是攸關生死的危急之事,因此我們更注意負面訊息,以保護自身。

另一位心理學家Rick Hansen解釋,負面消息會觸發腦中的杏仁核(amygdala),同樣也是大腦中的警鈴裝置,一旦觸及到杏仁核,負面事件、消息會迅速的激發大腦中的相關回憶,而相較之下,正面的經驗、事件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回想。

一切是「消極偏見」惹的禍

負面消息不僅僅更快速觸發你的回憶,它也比正面消息縈繞在心頭更久,我們稱這個現象為「消極偏見」(Negativity Bias)。而消極偏見不只影響了我們的想法,甚至產生了一些負面行為,例如許多媒體喜歡用負面新聞佔據頭條,或是用負面的字眼吸引注意,這也是因為負面消息比正面新聞更能引起閱聽人注意的原因。

圖片來源:《羅曼史是別冊附錄》劇照

男女各異的消極偏見表現方式

華盛頓大學教授Timothy J. Bono研究表示,男女在表現消極偏見的方式大有不同,女性傾向於內在化(internalize)這些負面情緒,像是轉換為憂鬱、低潮等;而男性則是外在化(externalize),轉化為外向的憤怒。

年紀越大,越能擺脫消極偏見

而美國有份研究則顯示:消極偏見是會隨著年齡而減退的。根據史丹佛大學的教授Laura Carstensen所述,相較於青少年,年長者傾向於關注更多正面消息。他們稱此現象為「正面效應」(positivity effect)。而心理治療師F. Diane Barth L.C.S.W.也根據治療的經驗同意這點,表示可能在我們年輕時期,總是汲汲營營的在社會上爭取一席之地,我們會看見更多阻礙而引發負面想法。而進入中老年後,職業生涯較為穩定,煩惱逐漸轉化為疾病與死亡等不可抗力因素,發現追求人生的快樂是更比煩惱更加重要的事情。

圖片來源:《男朋友》劇照

但現在的我們又該如何擊敗「消極偏見」呢?心理治療師F. Diane Barth L.C.S.W.提供了四個方法:

1.不必強顏歡笑,負面思考其實沒關係

如同上面所述,負面思考其實是保護我們的本能機制,因此我們反而能利用這個本能去為未來做準備,未雨綢繆。在發生好事時,也會關注於如何避免壞事的發生。例如我們可能獲得升職機會,卻為更重要的工作責任而感到憂鬱,但也是因為負面思考給了我們心理建設,日後面對困難並不會手忙腳亂。

2.尋求平衡

研究顯示在快樂的婚姻中,正面思考與負面思考的比例是5:1。因此我們要學會掌控快樂與憂鬱之間的比例。不必完全樂觀,是人類就會有難過的時刻。但在負面思考時不妨與較樂觀的朋友傾訴,才能避免自己的負面情緒持續擴張。

3.時常調整自己的行為

有時候無意識的負面行為,會引發更多負面情緒與思考。因此我們要時常調整自己的行為,例如說話總是直接、帶有批判性,其實可能是無意識的負面行為,不僅會傷害所愛之人,自己也不會感到快樂。接受並了解自己所為,並隨時調整對人的行為,對於改善思考也是相當有幫助的。

4.試著了解負面思考來源

有時候我們的負面思考來自於童年創傷,試著思考為何在某些方面容易感受到自卑、憂鬱或是憤怒。找到原因,並試著告訴自己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受傷的小孩,而是成功、充滿自信的成年自我。

(參考資料:Psychology TodayPsycom

延伸閱讀:

【謹獻給你那些讓我覺得渺小的日子】在感情中無所畏懼,「高價值女人」的 7 大原則

【鄭淳予醫師專欄】單身也能擁有熱戀幸福感?5 個微旅行好去處讓大腦自動開啟「戀愛模式」

【越了解自己的人越快樂】心理師:「自我照顧」3 個小練習,幸福感可以靠鍛鍊而來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