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via visualhunt

智商與情商共同主導我們一生的成就,但在這兩者之外,有一種經常被輕忽,卻深深影響生活與幸福的能力,叫做「共情商」。

「共情(Empathy)」或稱「同理心」,指的是理解並感同身受他人情緒的能力,而衡量這種能力的指標稱為共情商數(Empathy Quoient)。共情在精神病學的領域上被廣泛研究,並且被證實受性別(女性共情能力普遍高於男性)、遺傳等因素影響。共情商在人際社交方面發揮重要功能,因為共情能力,我們得以與他人進行深度情感交流,從而建立緊密的關係。如果你屬於高度共情者(Empath),那麼與人相處時,以下情形應該很常發生:

– 身邊的人喜歡找你傾訴。當他們因興奮、喜悅、悲傷、沮喪或憤怒各種因素而情緒滿漲時,你就是最佳垃圾桶。

– 幾乎都是你在聽別人說話,你沒有勇氣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情緒。

– 聽到別人遇上壞事,你會因為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內疚。

高度共情也可能帶來許多困擾。長期研究共情商,本身也是高度共情者的美國精神科醫師 Judith Orloff 表示:「高度共情者如同一塊情緒海綿,對於愛、和平與幸福的感受比一般人更加強烈,但同時也因為過於敏感、富有同理心,吸收他人的負面情緒,而為此沮喪或疲憊不堪。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是高度共情,也分辨不出哪些慾望、想法和情緒屬於他們自己、哪些屬於別人;身為高度共情者,人們因你的溫暖善良而接近你,但那些善於情緒勒索的人也對你虎視眈眈。對你來說,在人際關係中需要學習的不是如何同理別人,而是保護自己的能量。」

在其相關著作《The Ecstasy of Surrender》中,Judith Orloff 為高共情者提供一些方法,保護自己不被「情感剝削」。

#走為上策

因為你實在太容易被別人的情緒影響了,所以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遠離那些散發負面情緒的人。

#不要總是那麼討喜

人們喜歡你,因為你總能對他們的悲慘處境表達深深的同理與關懷,但正是如此,你也讓自己被那些壞情緒綁架了。學會冷漠與無視,因為那並不是你的人生。也許你覺得這麼做很討人厭,但又何妨?不必永遠做個討喜的人。

#設定健康的界限

有意識並控制你花在聽別人傾訴或抱怨的時間,並學會建立明確的心理界線,告訴自己:他們的生活那麼糟並不是你的錯。

#學習「同情自己」

這是你一生的人際課題。好好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而不是永遠忙著顧及別人感受。告訴自己:你也有好惡、會發怒、會悲傷;也需要被愛、被關心、被傾聽。

#創造「情緒避難所」

當你覺得吸收太多別人的負面情緒、被耗盡能量時,你需要一段獨處的時光,靜靜地做一些讓自己舒坦的事來恢復精神。泡澡、運動、聽音樂,創造專屬你的情緒避難所,別讓那些情緒垃圾累積在心裏。

延伸閱讀

容易自責、需要安靜的環境…….「高度敏感」的人一定都懂的心累時刻

(參考資料:psychologytodaystrongsensitivesouls。)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