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via pexels
《VO》導讀:
你是否對於覺得自己與周遭的世界格格不入?
覺得自己就像是個異類生活在這個世界中?
也許你該換個角度看世界,換個方式呼吸,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責任編輯:陳姿伃)
憧憬抱負(aspiration)對某些人來說是道難題。當你所知道的事僅限於要如何屏住氣息,等待恐懼過去時,就很難去想到「正面的」或是「向上的」部分。
希望和異類之間確實有關,但並非來自有所改善、步步高升或往上攀爬。有些異類會受外界事物吸引,因為與眾不同帶給他們最好的感覺。但我們其他人則是於塵土、創傷和暴力中出生。所以為了創造一份希望,我們必須從零開始發想創作。
當然並非所有的異類一出生就經歷暴力,但絕大多數是如此。
一、異類並非來自單一環境
在談到創傷前,我想先花些時間來說明這個事實,至少有些異類是來自幸福的家庭、來自支持鼓勵性質的環境,至少從外面來看,他們所過的生活和所處的世界,是相對安穩。
開始在手臂上割劃的女孩,虛弱到沒有當場被發現,傷痕深到流淚,但只有在獨自一人時才會讓眼淚落下。傷痕掛在手上,在眾人面前好像是一只有問題的手環。開始用手鐲裝飾手腕的男孩,手鐲愈掛愈多,多到讓他的手臂發出叮叮噹噹的響音,因為他喜歡將手舉高,去開置物櫃時所發出的那些聲音。
二、擁抱心裡的傷口
我從那些異類同伴所告訴我的故事中注意到,許多人的生活路線,都是從坑坑疤疤開始。可能是真實的,或夠真實到,創傷會以一個破壞我們對世界和他人的了解的方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多年來,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其他領域的同事所告訴過我的故事,都足夠支持這個想法。請容我再重申一次,活得愈久,愈感到創傷在最後,都會觸動每一個人。
你可以逃離一個受虐的家庭,然後再踏進另一個不同的受虐情境中,因為這兩邊看起來和感覺起來,都像是我們善於面對的環境。那是一個我們知道該如何應對的地方,我們會受到習慣的牽引。
再加上媒體的描述和現實中都過度充斥暴力、創傷和社經困境的內容,而且也看不到什麼新鮮事。因此忍耐變成我們的專長。我們可以,這樣說吧,承受這些事。
我們被和現實環境不尋常的關係所拖曳,往下拉的危險中。
三、學著用不同的方式呼吸
我可以想像我那微小的故事,變成超大版本時的可怕模樣。想想那一大群要從世界各地,我們所製造的烽火中逃離的難民。他們該如何適應新的國家,還有適應我們在講述自己的故事時,提到的身分認同和統一?
我對他們的擔憂,就如同我對那些,要從自己族群內的暴力事件中脫逃的個體一樣擔憂。事實上,想想我們現今體制中毫不掩飾的種族歧視者、仇同性戀者、性別歧視者,和仇外者浮誇的言辭及政策計劃。我們周邊已有一個迫在眉梢的危機:我們要如何用一個不會直接傷害到我們多數易受傷害的方式,講述自己的故事?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但我確定,當你在看這本書時,能夠從我所講述,關於生於困境者的故事中,看到另外一面。那一個從暴力、戰爭、虐待侵害、創傷,或貧窮中產生的破碎面。異類們,總是期待拳頭、過失、背叛、炸彈,或幾百種小型暴力中的任何一種,即使那些形式並不存在。
我們戰戰兢兢地注視著某個,曾想在任何一刻要和死神奮戰或是棄械投降的人,這是同一個遊戲中的兩面。在某些情況中,這讓我們似乎太快就武裝起來,或是變得情緒暴躁、難以共事和相處。不論在學校、職場,或是感情關係中,我們往往都是令人感到棘手的個案。到現在仍是如此。
如果我們內在有其他有價值的東西存在,那會是什麼樣的情況?我生命中有幾個事件,已讓那種在傳統定義中的希望,從體內消失殆盡。我不是說我對這件事感到自豪,只是要告訴你,這種事就是會發生。
在遭遇創傷、絕望或恐懼的那一個當下,對我來說比較重要的是,要去學習以不同的方式呼吸。「憧憬抱負」(aspiration)這一個字另外也有吸氣的意思。後來我恍然大悟,我們必須呼吸,然後以自己的方式找到延續生命的理由。
VO VIP專屬天下購書優惠
進入「天下網路書店的 VO 專屬店中店 」
輸入通關密語「VOVIP」
就能享有專屬於 VO 讀者的 75 折 購書優惠
延伸閱讀:
【致平凡生活著,卻感到格格不入的我們】詩人怡安:希望裡面有一首詩,能安放你的手足無措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格格不入的人生宣言》,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