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lady bird》劇照

原生家庭如何一輩子影響我們的人生是個沉重的議題。自信不足、人際關係不順或是感情路上持續受挫,這些有如輪迴般無法擺脫的情況,可能都源於父母從小對待你的方式。心理諮商網站 Energyhealinggym 解釋了這種現象:「即使成年離家,與父母的互動模式已經內化成為你身體記憶部分,時刻影響你的行為舉止,有如一種永久複製行為。打從出生開始,我們整個成長歷程都在進行這種複製,特別是母親的生命經歷,因為她經常是孩子的主要照護者。」

而在國外知名心理學網站 Psychologytoday上,心理師 Peggy Drexler 亦舉出四個典型的例子,說明孩子如何「複製」父母不快樂的人生:

1. 不快樂的父母讓孩子充滿焦慮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何以造成孩子心中的焦慮感?在還不理解成人世界的複雜情感時,孩子的直覺是:自己必須為爸媽的不開心負責,但他們實際上並不知道自己到底犯了錯。這種互動模式會伴隨著孩子的生命一直到成人,在每段人際關係中,這些充滿焦慮的孩子可能在面對衝突時選擇迴避,因為他們無力處理負面情緒;或是在受到指責時反應過度,因為自己犯錯的事實難以承受。

2. 苛求完美的父母會造就自尊低落的孩子

苛求完美來自兩種極端的心態:過度自卑以及過度自信。當父母的人生際遇不順遂或對自身的低成就感到自卑,他們會把對自己的期望轉移至孩子身上,希望孩子代他們「出人頭地」來填補心中的缺憾。另一方面,在事業上取得高成就以及高社會地位的父母則是將孩子視為延續他們成就的「候選人」,在爸媽的過分要求以及高壓控制,換來的是因自己達不到「標準」而自尊低落的孩子。

3. 爭吵不斷的父母讓孩子無法與他人建立深度關係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內心是封閉的,很難真正信任或對他人敞開心房,那麼你應該去回溯小時候對父母相處的記憶。如果從小你看著父母之間衝突不斷,甚至將這些負面情緒延伸到你身上,在最親密的親子關係中傷痕累累,於是失去了與他人建立深度關係的能力。這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自我防衛」,不把心交出去,就不必擔心受傷。

4. 孩子有極高的機率複製離婚父母的婚姻模式

這就是不斷被心理學家探討的「離婚代間傳遞」(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divorce):如果小時候你的爸媽離婚,長大之後,你自己也比較容易離婚。而且當父母在孩子年紀越小的時候離婚,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往往更深遠。而這種現象更容易發生在女兒身上。一方面母親作為孩子的主要照護者,加上同為女性,女兒對於母親的身分認同以及行為模仿遠比兒子多,她們在無形中複製母親的人生經驗,未來也有極高機率重複著「愛錯人」的命運,並迎接破碎的婚姻。

延伸閱讀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告訴我們:父母的「自卑」,殺掉了孩子的「自信」

(參考資料:psychologytodayenergyhealinggym。)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