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exels

《VO》導讀:

雖然我們都知道「施比受更有福」,但能做到的又有幾人?試試為人生「預付」,你將獲得難以解釋的幸福感。

(責任編輯:黃彩玲)

在《簡單,給我們的禮物》一書中,作者認為生活的意義來自於我們對他人有所貢獻。在直覺認定他的論點老套前,請先試想,自己最近一次幫助人,是什麼時候的事了?在擅自認定自己沒有助人的能力前,請先看看作者提供的四個例子。請別妄自菲薄,只要你願意,你絕對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以有意義的方式貢獻這件事很有趣,我們對他人做出貢獻後會產生一種特別的感受,那是一種很難解釋的感覺,是一種你從買東西得不到的充實感,那會讓你快樂,讓你的臉上掛滿笑容:真正的笑容。以下是我們可以如何對他人做出有意義貢獻的四個例子:

情境一:找到可以幫助的對象並付出

試試這麼做:掏出十美元給下一個你在街頭轉角看到的人。(沒錯,我說的正是舉著「失業中」牌子的乞丐。)

但如果我沒有多的十美元呢?你一定有。即使你破產了,也一定有可以給出去的十美元。

但如果他拿這些錢去買酒喝呢?他可能會,但如果你想錯了呢?

如果他真的拿這筆錢來買食物好讓自己不會餓死呢?

如果不給他十美元,直接帶他去吃飯,那更好。這樣做或許會改變他的人生,或許會改變你的人生。有時候,付出會改變一切。

我們本性就是如此,這是與生俱來的:對他人慷慨付出、有所貢獻時,我們就會覺得心情愉快。

情境二:捐出你不需要的物品

你需要幾件外套?幾件牛仔褲?你生活中還有什麼多餘的物品?

為什麼不把這些東西捐給更需要的人呢?

你可能還記得,約書亞最近剛把自己絕大多數的衣物捐給了慈善超市(Goodwill),萊恩在我們走上極簡主義的道路之後,也捐了一大堆東西給救世軍(Salvation Army)和慈善超市。你可以上 DonationTown.com 尋找合適的慈善機構(許多機構甚至願意上門收取 你的捐贈品)。此外,你捐贈的物品在報稅時還能減稅。

情境三:捐出你的時間

上週六,我們捐出了自己一天的時間,與仁人家園( Habitat for Humanity )這個很棒的組織,一起協助俄亥俄州代頓市的某個家庭修繕房屋。你不只能協助那些需要協助的家庭,還能順便學會一些實用的技能。

我們也常參加其他的社區活動,例如慈善廚房(soup kitchen)、 清潔公園、學校志工(輔導教學、粉刷學校、學校修繕等),還有其他任何我們能回饋社區居民的方式。你能給予他人最寶貴的東西就是你的時間。你要如何給予他人時間呢?

我們的建議是:下個月排一天跟朋友和(或)家人一起,用某種方式回饋社區,最容易下手的地方就是仁人家園或當地的慈善廚房。記得要從中得到樂趣,我們很確定你會的!

情境四:傾聽內心的聲音,並在當下協助他人

最近萊恩在雜貨店結帳時,看到一對帶著新生兒的二十來歲年輕夫妻站在他前面。他看到他們身上的錢不夠,把一些帶到結帳隊伍的東西又放回架上。萊恩心中升起盡一己之力的渴望:我們心中都有的那種助人的天生欲望,他知道自己得做些什麼來幫助這對夫妻。

所以他買下了他們負擔不起的物品,然後把這些東西送給那對年輕夫妻。我們寫出這些事,不是為了讓大家看到我們人有多好(雖然我們真的是超級大好人,更別提帥到沒人性,人又親切,相處時更是超酷的好咖),而是要寫出我們如何做出貢獻,因為我們希望你也能做出貢獻。

我們希望你能傾聽心中為別人做出仁慈或慷慨之舉的聲音。我們希望你採取行動。有時候那個聲音很細微,很容易被忽略,所以我們要提醒你,那個聲音一直都在。

萊恩在心中升起那股「你必須做些什麼」的感覺時,並未多做思考,就直接採取行動了。你也可以做一樣的事,可以讓自己習慣於採取行動。

採取行動做出貢獻

如果你現在生命中有什麼事讓你搖擺不定:無法決定該不該做,針對你覺得對的事採取行動就對了。傾聽那個與生俱來的聲音採取行動。我們保證你一定會覺得很痛快。

做對的事不僅能讓你心情暢快,還有一個極大的好處,就是你會在毫無預期的時候、在需要的時候得到回報。我們的朋友部落客柯林.萊特稱之為「預付」。而且千真萬確。必須有更多人加入貢獻的行列。

從今天、從現在開始。我們相信你必定能創造改變。

簡單生活推薦好書

簡單,給我們的禮物

這裡買

延伸閱讀:

【簡單生活測驗】簡約賦予我們自由,你適合哪一種「極簡人生」?

包包只放五樣東西,日本人氣「極簡主義者」的簡單生活,讓人好想跟上!

【物品無法拿來填補空虛】美國極簡主義哲學家:原來可以擁有很少,但仍然很快樂

(本文經合作夥伴 書傳媒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如何找到生活的真義?4個幫助你重拾快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