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via Unsplash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你渴望每一件事都做好,但當事情開始事與願違,是不是就開始想要全盤放棄了呢?

如果你也陷入以上思維,你很有可能是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

(責任編輯:蕭如芳)

我以前在複習考試的時候,經常在前一天晚上信心十足地寫一個嚇人的計劃表:早上6點起床,之後每分鐘都安排得很充實結果第二天,一個不小心,睡到了9點。

有些人會選擇,從9點開始繼續下面的計劃。而像我這樣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則會覺得:「喔!我完美的一天已經因為晚起而不再完美了,今天毀了!明天再開始吧。」

不用猜也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每天早上我都帶著滿滿的期待開始,就因為無法忍受一丁點計劃之外的不完美,導致晚上擁著深深的悔恨入眠⋯⋯

因為無法處理「不完美」,我掙扎在自己所犯的每一個錯誤中,停滯不前。

如果你也被「不完美」所困擾,來看看今天的小動畫吧,或許它能幫到你〜

動畫:The Perfectionism Trap

來源:The School of Life (YouTube: The School of Life)

整理:菜菜

圖文版

圖片來源:簡單心理

我們選擇一份職業,往往是因為我們仰慕這些行業裡最傑出的那部分人。

我們的抱負來自於城市裡精心設計的新機場,或是仰慕華爾街那些基金經理的大膽投資;或是讀到小說裡精妙的語言;或是折服於一道被獲獎廚師製作出來的開胃菜。

圖片來源:簡單心理

由於這些大師的鼓舞,我們邁出了我們的第一步,這時麻煩就來了。

我們努力設計出的,或是完成了首月的第一筆交易,或是寫出了第一個短篇,亦或是給家人做的飯,經常遠遠低於我們一開始想達到的標準。 這很難令人接受

圖片來源:簡單心理

最想要變得傑出的人最無法忍受中庸。

這些人恰恰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被困在一個難受的困境裡。我們是被偉大激勵起來的,但我們慢慢發現自己天賦上的無能。

我們慢慢陷入完美主義陷阱。

圖片來源:簡單心理

完美吸引著我們,可是我們並不理解如何才能獲得完美。

這並不全是我們的錯,沒有任何手段可以揭露這些,我們根本意識不到。然而媒體有意剪掉那些其餘千千萬萬平凡的人生,和失敗、被拒絕、沮喪。這些黑暗面也存在於那些成功的人。

媒體只展示那些頂尖的人。

圖片來源:簡單心理

看起來每個人都成功了,因為我們聽到的只是成功的故事,然而我們忘記了那些圍繞著成功的可以積成大海的眼淚和失望。

我們的看法非常失衡,因為我們內心清楚地知道我們的掙扎,但我們每天都會聽到那些「無痛」的成功。

圖片來源:簡單心理

我們不能坦然地看待自己在早期時的中庸,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沒有看見那些大師早期承受的痛苦。 我們需要一個更清楚的畫面來揭示我們每一個想要的成功背後的艱難。

圖片來源:簡單心理

我們不能只盯著博物館裡的大作,我們還應該看看那些建築是是多久才收到他們的第一份佣金(他們都超過50歲);我們要挖掘那些得獎作家的早期故事,還有那些企業家早期經歷過多少失敗。

然後花很長的時間做一些並不是那麼完美的事情。

圖片來源:簡單心理

我們需要正視失敗,需要知道失敗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要看到在通向完美路上的那些不完美。

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要付出的代價,這些都是為了可能有一天,或者幾十年後,終於做出其他人認為自然而然得到的成績。

Photo via Pexels

實際上,影片所展示的是適應不良型完美主義者(Maladaptive Perfectionists)。他們執著於追求一個目標,對任何事情永遠都不夠滿意,永遠過多地關注事情不好的一面,對於完美的追求會影響到正常的表現。所以當他們無法過上「完美」生活時,就會陷入情緒的泥沼。

隨著近兩年心理學名詞的科普,人們逐漸開始理解像「抑鬱」、「躁狂」的痛苦,但面對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是驚訝中帶著些許讚賞的,並無法理解完美主義會給對方帶來痛苦和身體上的負擔。這也就導致適應不良型完美主義的人們很難在社群中尋找幫助。

甚至,適應不良型完美主義者通常也察覺不到自己的病態,面對生活與預期的落差,無法接受過程中的不完美,並不惜通過損耗健康去達到內心的標準,進而陷入一種焦慮的怪圈,無法停止。

那麼適應不良完美主義的人們應該怎麼辦呢?

1. 意識到並糾正錯誤信念:學會接受失誤,建立現實思維(寫實思維)。

2.行為上的暴露療法:讓自己面對最害怕,最焦慮的事物。當出現失誤的時候,試著讓自己容許這個錯誤的存在

3.尋求專業幫助:心理諮詢師可以幫助來訪者處理那些因追求完美而衍生的焦慮,自責,和消沉,幫助他們接受現在的自己。

延伸閱讀:

「要嘛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你知道完美主義有分兩種,而很多人是第二種嗎?

【給完美主義人的忠告】放過自己吧! 5 項你或許有的習慣會降低你的智商

「別跟自己說加油,你已經做得很好了。」爽爽貓插畫給「失調完美主義者」的 10 則人生啟示

(簡單心理微信公眾號:janelee1231)

(本文經合作夥伴簡單心理授權轉載,並經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你不需要别人被剪辑过的完美人生|跳出完美主义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