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在網路上看到這樣的文章或影片:成功人士的 N 個好習慣。其中幾乎必有一條:早起。

然後他們告訴你:蘋果首席執行長庫克每天凌晨 3:45 起床看 email;星巴克董事長霍華 ‧ 舒茲每天早上 5 點半前起床,看報紙配咖啡;迪士尼 CEO 艾格把鬧鐘定在 4 時30 分……。

但是晚睡晚起的我們,難道就注定魯一輩子嗎?就因為很多成功人士有早起的習慣,我們也應該如法炮製?以下幾點能回答這個問題:

晚睡的原因是什麼?

我們常以 Larks (雲雀型) 和 Owls (貓頭鷹型)來劃分早睡早起者和晚睡晚起者。你可能認為,晚睡晚起都是懶惰、拖延、沒效率的後果。但事實上,已經有很多研究證實,晚睡晚起可能是天生的。

有學者認為,高達 47% 的生理時鐘是來自基因遺傳,而且生理時鐘並非固定,比如兒童傾向早起,20 歲過後開始轉向晚睡晚起,到了 50 歲左右又開始重新早睡早起。

晚睡真的不好嗎?

研究表明,‌‌雲雀型和貓頭鷹型的差異,是典型的左右腦偏重:雲雀型偏重左腦,也就是邏輯分析、追求精準以及團體合作;反之,貓頭鷹型偏重右腦,代表想像力、創造力和個人主義。

研究指出,貓頭鷹型的人擁有高度記憶力和專注力,也更渴望探索新鮮事物,在探索過程激發出創意;所以很多聰明人都是夜貓子。

而雲雀型的人自我要求高,也會提早對未來展開更多規劃,並在完成計畫的過程中收穫幸福感。的確,許多成功人士都是雲雀型,但套用學者最喜歡的一句話:相關性不代表因果關係。也就是,我們無法判斷是不是早起本身帶來好處,或者純粹是你的生理構造習慣早起,生理機能在凌晨時段運作較好。

我應該調整生理時鐘嗎?

實際上,調整睡眠時間可能不會產生太大效果。

‌‌“人們應該自由選擇他們喜歡的時間,也就是你心情最好的時候。效率和心智能力才能維持在最佳狀態。”專攻時間生物學和睡眠的生物學家凱瑟琳娜·伍爾夫(Katharina Wulff)表示。如果“貓頭鷹‌‌”強迫自己早起,在身體不想工作時工作,他們的情緒可能比較糟糕,生活滿意度也較低。

其實,並非所有成功人士都是‌‌雲雀型,著名的‌‌“貓頭鷹‌‌”包括 Box 首席 CEO 亞倫萊維(Aaron Levie)和 Buzzfeed 首席 CEO 喬娜佩雷蒂(Jonah Peretti)等。

所以別急著把鬧鈴調到早晨五點。畢竟,就算現在開始凌晨起床,也不能保證你當上首席執行官,但一定會讓你昏昏欲睡,對吧?

延伸閱讀

總是睡不飽的人其實很聰明?睡眠博士教你從「生理時鐘」看出 4 種人格特性
研究說愛罵髒話、晚睡的人比較聰明,圖解聰明人的 7 個特質
科學證實:晚睡的人工作效率高,夜貓族更容易成為人生勝利組

(參考資料:psychologytodaylittleth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