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 My Venus》劇照

《VO》導讀:

「我真的很抱歉,但是……」你也被這句話惹怒過嗎?雖然對方說了對不起,但你聽了卻只想翻白眼,哪來這麼多但是,一點誠意都沒有!

道歉還要附上但書,真的,不如不要講!

(責任編輯:蔡芷庭)

他是道歉了,但就是哪裡怪怪的

很多人是真心想要道歉,但不知道該怎麼做。明明已經說了「對不起」,但不懂對方為何遲遲不肯原諒自己。因此,瞭解最常見的道歉禁忌,可為得體的道歉奠定基礎。

得體的道歉不僅要講對話,還要避免講錯話。讓我們從「道歉禁忌:入門篇」開始看起--五種越幫越忙的「對不起」。接著,看看如何在最棘手的情況下,以道歉打動人心,敞開寬恕和療癒的大門。

越幫越忙的對不起之一:「我向你道歉,但是……」

受傷的人最想聽到的是真心誠意的道歉。然而,道歉後面一旦加上「但是」兩字,就完全推翻前面的誠意了。要特別注意那個偷偷追加的但書,那些幾乎都是藉口或完全否定原始的訊息。不管「但是」後面的說法是不是真的,它只會讓整個道歉變得很虛假。事實上,它等於是在說:「考慮到整個情況,其實我的冒失(或遲到,或諷刺的語氣等等)情有可原,無可厚非。」

最好的道歉要簡潔扼要,不解釋一大堆,不然反而會弄巧成拙。道歉不是你解決根本問題的唯一機會,只是為未來的溝通機會鋪路。這是非常重要的不同,但大家往往看不清這點。

越幫越忙的對不起之二:「很抱歉,讓你有那種感覺」

「很抱歉,讓你有那種感覺」是另一種常見的假道歉。

「真道歉」是把焦點放在你的行為上,而不是對方的反應上。

「為對方的感覺道歉,卻不為自己的行為道歉」其實是一種常見的卸責方式例如,「我在派對上當面更正你的說法,讓你覺得尷尬,實在很抱歉。」這不是道歉,也毫無負責的意思。你可能覺得道歉是正人君子的表現,還為此沾沾自喜,但這其實只是把責任推卸給對方,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我講的完全合理,你聽了反應過度,我很抱歉。」比較正確的道歉方式是說:「我在派對上當面更正你的說法,我很對不起,下次我不會再那麼冒失了。」

以「如果」開頭的說法,幾乎都不算道歉

「如果」兩字也會讓對方產生自我懷疑。注意「如果我太冒失了,我很抱歉。」或「如果你覺得我講的話冒犯到你了,我很抱歉。」。以「如果……我很抱歉」開頭的說法,幾乎都不算道歉。比較好的說法是:「我講的話太冒失了,很抱歉我想得不夠周全,以後不會再犯了。」

越幫越忙的對不起之三:莫名其妙的道歉

一位父親帶著十幾歲的兒子來找我做心理治療。那位父親的脾氣急躁,每次兒子犯點小錯(例如車庫的門沒關好),他總是嚴詞批評。他看到兒子面露不悅時,便回應:「對不起,我說的話讓你心煩。」不管發生什麼事,他每次道歉都只會講這句。

「我討厭他的道歉。」他的兒子告訴我:「我聽了覺得很煩,但不知道為什麼。」他兒子知道那句話聽起來不對勁,但聽不懂那句模糊道歉的用意,他不知道父親究竟是為了什麼道歉,

這位父親的道歉並不是為了辯解或卸責,而是一種焦慮家庭常見的混淆思維。這種焦慮狀況越嚴重,就有越多人必須為其他人的感覺和行為負責(「害爸爸頭痛,你應該道歉」),而不是為自己的感覺和行為負責(「你明知爸爸頭痛,還不把音樂轉小聲一點,你應該道歉。」)。

越幫越忙的對不起之四:「現在就原諒我吧!」

另一種道歉禁忌是覺得自己的道歉會自動獲得寬恕和諒解。也就是說,道歉方心想:「是因為你需要聽我道歉,我才道歉的」。但是「對不起」這句話不該是拿來和對方交換饒恕的籌碼。

切記!道歉的時候,若是太快要求對方的諒解,可能會縮限了對方達到諒解所需要的情緒空間對方剛聽到道歉時,可能還覺得慶幸或鬆了一口氣,但可能還來不及消化怒氣和痛苦,就被你逼著「原諒」。

越幫越忙的對不起之五:打擾型道歉

如果對方根本不想再聽你說話,任何道歉對他來說都只是打擾而已,毫無助益。

麗莎和朋友賽琳娜的老公有染,賽琳娜表明不想再見到麗莎了,想盡辦法要遺忘麗莎,並在婚外情曝光後,努力和先生一起挽救婚姻。

幾年後,麗莎參加匿名戒酒會的「十二步康復計畫」時,她的互助對象鼓勵她回顧自己的行為,看她以前是否做過傷害他人的事,並建議她打電話道歉賠罪。於是,麗莎從一位共同朋友那裡拿到賽琳娜的手機號碼,打過去留言。她說,和賽琳娜的先生有染,是自己這輩子犯過最糟的錯誤,她想跟賽琳娜喝杯咖啡,當面道歉,讓賽琳娜也知道她這方的說法。

賽琳娜一聽到麗莎的留言,感覺好像遭到二度傷害。麗莎的要求一舉掀開了她壓抑多年的激動情緒。後來,麗莎又打電話給賽琳娜,留下同樣的訊息,最後又追加一句:「我覺得妳聽完我這邊的說法後,可能會原諒我。」賽琳娜很明智,沒去理會那些留言。但麗莎不死心,又寄信表達相同的要求。賽琳娜收到信後,連信都沒拆,就直接丟進垃圾桶。麗莎一心想恢復兩人的關係,但賽琳娜只覺得不勝其擾,感覺再次遭到冒犯。

麗莎確實需要原諒自己,但她原諒自我的方式不該涉及賽琳娜。道歉的目的,是為了撫平及安慰對方的創痛,不是因為你想要重建關係、自我辯解、減少愧疚或振作起來,而去撩撥對方的情緒,或糾纏不休

博客來熱銷中~

《如果那時候 好好說了「對不起」》

這裡買

延伸閱讀

死不道歉很討厭,但「過度道歉」更討厭!為什麼太常說對不起反而會拉遠關係?
【都給你說對不起就好啦】為什麼我們聽到對方道歉反而更生氣?
很多人都忽略的道歉法則:先處理「人心」,再處理「事情」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如果那時候 好好說了「對不起」》,由 圓神書活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