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via VisualHunt
許多人都知道喝水很重要,卻不確定要喝多少水才能解除身體的渴,尤其到了夏季,排汗量大增,體內水份蒸發更快的情況下,濃稠的尿液就成了結石的溫床,而且因為初期比較不會有症狀出現,往往都是有痛感了才發覺不對勁。
還好,泌尿結石的預防很簡單,趕緊先來確認一下自己的體質吧!
你很有可能被「泌尿結石」纏上嗎?
以下四種人,是罹患泌尿結石的高危險群,快來看一下自己是不是其中一份子。
1. 廚師、司機、無塵室工作者:在高溫環境下工作,體內的水份容易從汗水流失,或是一整天只有一兩次小便的機會,這些都是結石的高危險群。
2. 冷氣房重度使用者:長時間坐在冷氣房內,有可能忙到忘了喝水,或是都要等到口很渴了才喝兩口水,這些都會造成水份攝取不足。
3. 重鹹飲食:由於攝取過多鹽份會造成尿液減少,平日飲食若是喜愛重口味又不愛喝水,結石就更容易找上門。
4. 家族遺傳:家族裡有結石疾病史的人,罹患結石的機率可是比一般人高出 2 至 3 倍,所以也要特別注意。

photo via VisualHunt
三個重點習慣,保證跟結石一刀兩斷
1. 喝足夠的水:而且是要喝白開水,但每個人對水份的需求量不同,所以可以從排尿次數來回推喝水量是否足夠。以單次正常排尿量 300~350CC 作為基準的話,一整天的小便次數大約是 6 到 7 次,才算是在正常範圍內喔。
2. 多運動:平時可做像是走樓梯或跑步等運動,都可以提高小顆結石排出的機會。
3. 低鹽低草酸:除了避免攝取過多鹽份,還有乳製品或是富含草酸的食物,像菠菜、茶、咖啡、核桃等,都建議適量攝取就好。
不過,近期也有研究指出,吃得再健康,但若是水份攝取不足,仍舊是結石的高危險群。許多人不愛喝沒有味道的水,每天飲料不離手,雖然某方面來說仍舊補充了水份,但無形中也增加了糖份與草酸的攝取量,讓身體多了不必要的負擔,所以白開水還是最好的選擇喔!

photo via VisualHunt
而由於腎臟、輸尿管、膀胱到尿道之間都有可能產生結石,若平時會感覺到腰後側上方有輕微疼痛,可能是腎臟與輸尿管結石的初期症狀;或是有排尿不順、解尿困難的感覺,則可能是膀胱與尿道發生結石,假使小便時會劇烈疼痛或是發現有血尿,則建議盡速就醫。
目前針對尿路結石的治療,可依結石大小採用體外震波碎石或是內視鏡等方式,而曾經有過尿路結石的人,則建議每年複檢一次,透過健檢隨時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態,是預防重於治療的最佳行動。
泌尿科
延伸閱讀:
「怎麼吃」和「吃什麼」決定你是不是容易脹氣的小腹婆,服用這篇消氣處方籤吧!春夏一到每天早上都哈啾不停!快來學習怎麼「自我控制」過敏鼻
三分鐘讓你更了解糖尿病,醫師:除了澱粉,水果也要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