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via Unsplash
我們很難去說出從什麼時候開始對一個人有好感。
也許是因為他的傻得可愛的笑容;也可能是因為他們鋒利的智慧吸引,或者只是他們非常隨和好親近;也有可能,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你就是喜歡他。
但是喜歡實事求是的科學家們對此解釋並不滿意,並花了許多時間試圖找出人類心理中複雜的機制,發展出了各種層面的理論學說,試圖為紊亂難以預測的人類行為做出歸納。
以下 VO 便為大家介紹其中較為有趣的發現,根據這些理論的指引,或許應用在人際關係上更能得心應手,往後一輩子不論在校園、親友、職場都不再是「邊緣人」,馬上變成人見人愛的萬人迷!
1. 模仿自己相處的對象
這項策略稱之為「鏡像模仿」(mirroring) ,訣竅在於隱約做出和他人相像的行為。當你在和其他人說話的時候,試試去拷貝他們的肢體語言、姿勢以及臉部表情,研究證實行為確實能導致受試者們對彼此好感度增加。
既然有科學佐證,下次遇見想討好的對象,不妨試試這個方法吧!(但也別模仿得太浮誇,否則對方還以為你是在嘲諷咧!)
2. 花時間接近你想混熟的人
另一個科學理論來了:根據重複曝光效果(mere-exposure effect),人們更喜歡在他面前出現頻率越高的人,因此,如何讓素不相識的對方開始對你有好感?趕緊有意無意地出現在他周遭就對了!
3. 多多稱讚他人
你對其他人所用的詞彙也會影響你的形象!根據一項發表在性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的研究,人們經常會以一個人所用的形容或評斷去和其個性做連結,這種現象稱之為「自發特質移情」(spontaneous trait transference),講白一點,就是「你怎麼說別人,人家就怎麼看你。」
如果你常常說其他人好話,人們就會認為你擁有一顆好心腸;同樣地,如果你一直在背地裡狂黑特他人,其他人也會將負能量轉移至你的身上。
因此,以後還是多多說別人好話吧!
4. 試圖展現正向情緒
人們其實會無意識地感受到周遭所有人的情緒。
研究指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知能力可能是因為我們會自然地去模仿其他人肢體動作或是臉部表情,因此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去判斷這樣的變化是否是因為不同的情緒所產生的。
所以,如果你想要讓周遭的人能夠對你有好感,試圖從自己開始做起,散播歡樂和正向的情緒,讓所有人都能默默地心領神會吧!

Photo via Unsplash
5. 展現熱情以及能力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家提出人類會根據他們的熱情指數以及專業能力去評斷他人。若一個人是非常熱情的,則其他人會更樂意信賴你;如果你是非常有能力、社經地位相當高,他們就傾向更尊敬你一點。
而這兩者不同的特質要如何展現呢?哈佛大學心理學者 Amy Cuddy 強調必須先展現熱情,接著才是你的專業能力,尤其在工作領域上更是如此。
6. 偶爾適時展露缺陷
根據知名心理學家 Elliot Aronson 所提出的出醜效應(pratfall effect),完美無缺的人也不一定會招致他人喜愛,反而是那些平時精明有能力、但偶爾又會犯些不傷大雅小錯的人們,其他人反而會認為更貼近現實,而對他們有更多好感。
但出醜效應的前提是這些適時展露缺點的人們,平時一定要是有能力、具專業的人們,否則一個豬隊友天天出包,任誰看了都會想要一拳揍過去,更別說是好感度上升了!
7. 微笑
相信所有人都知道,如何展現親和力和友善?露出微笑無疑是官方建議解答。如果一般勵志八股的原因聽膩了,不如來看看科學的佐證吧!
在俄懷明大學一項的研究當中,將近 100 位大學生被要求瀏覽一位女性的四張照片:分別以四種不同的姿勢呈現:開放姿勢並且微笑、關閉姿勢並且微笑、開放姿勢但不微笑、關閉姿勢但不微笑。實驗結果証實,不管是什麼姿勢,有微笑的女性照片所接收的好感度遠遠超過不微笑的兩張。
(PS. 另外一項研究還指出在初次見面時微笑,會加深對方對你的印象,並幫助他們持續記得你是誰!)
8.展現幽默感
生活中的許多好笑、有趣的事物總是能讓我們的心情更加愉悅,因此若是和人相處,對方如果越幽默,想必當然是越討人喜歡啦!根據美國伊利諾大學和加州州大的研究指出,不論人們是在挑選理想摯友或理想情人,擁有幽默感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必備要素。
另一項研究指出當初次和他人見面時,運用幽默可以馬上讓對方更喜歡你一點,若是異性朋友甚至還能產生浪漫的吸引力哦!(愛心)
9. 讓他們多講點話
哈佛大學的近期研究發現:多談些和自己有關的事情有種天生的自我獎勵效用,就如同食物、賺錢以及性愛一般的滿足及療癒。若是公開分享,刺激的程度更是大大增強!
換句話說,若是碰見了樂於和你分享自我的人,如果你想博得對方歡心的話,不要打斷他,讓他說得過癮吧!(不管你有沒有在聽),讓他一口氣說完,對你的印象分數也就不自覺地加上幾分了呢!
10. 表現出喜歡他們的樣子
俗話說得好:「人是互相的動物。」這句話用在心理學上也完全不意外,當我們覺得對方喜歡自己的時候,我們也會傾向對對方有好感,這種回饋性的交流在心理學上稱之為 「好感反應的互饋交流」(reciprocity of liking)。
當我們期待對方接受自己時,我們會表現得更殷勤,以增加對方對自己的好印象。所以,如果你不確定某人對於自己的印象如何,至少你能做的,就是刻意對他更好一點!
更多讓你人緣好的技巧:
學會「自嘲」的藝術,讓你在人際關係中更有魅力!3 點告訴你為什麼?
對方生氣時就坐近一點!這 8 個心理學證實的「小動作」,讓你的人際關係更順利
在人際關係中易犯的 4 個錯誤:對人要有禮貌,但不要「客氣」
(參考資料:Independent、SAGE、Springer link、APA Pay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