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歲的我,時常睡過頭、宅在家叫外送或上餐廳吃飯、半夜在外閒晃、幾乎不運動。
但凡事總要有個起頭。我關了自己創辦的公司,從海德堡搬到邦加羅爾,加入了行動電話公司成為企劃主管。我的工作時間彈性,儘管不能把生活型態歸咎於工作,但不用進辦公室加上離家的自由,讓我養成了糟糕的生活習慣。
有一天我發現自己變得蓬頭垢面、逐漸增胖、變傻、發懶、精神不集中、亂花錢,我覺得很恐慌。當天晚上我坐下來,寫下我急需改善的生活習慣,並刻意改變日常生活模式。
雖然新生活運動才開始沒多久,我還是想向大家分享我的收穫與成就。
- 我想達成哪些目標?
條理:有條有理是生活品質的指標之一。身為一位企劃經理,開發者與同事都依賴我的判斷來辦公。
持續學習:這就像是大腦的重量訓練,對不是科技行業的企劃經理來說頗具挑戰性。你必須隨時走在科技的尖端。
理財:我一向都不會理財,每個月中我都不知道我把百分之九十的薪水花到哪去了。從周間飲食到周末派對,花了多少錢我一點數都沒有。
注意力集中:小時候我可以幾天之內就看完一百頁的書,但現在我要三個月才看得完兩百頁。大約半小時我就會失去專注力,陷入思考、電子郵件、手機通知與聊天的迴圈裡。網路瀏覽器開多少分頁對我來說都沒有幫助。
更注意自己:總體來說,我想要在一言一行之前都先思考。每天都像打仗一樣,一天結束後我已經力不從心了。
- 我的生活變得如何?
早起:我以前大約 10:30 至 11:00 進辦公室,早起的嘗試總是失敗。突如其來的改變總會讓身體不適應,於是我每個禮拜提早三十分鐘起床。效果並不立竿見影,但我發現自己有在進步。隨著目標越訂越高,三個月內我從十點鐘起床,變成六點鐘起床,工作時間也提早到 8:00 至 8:30。
心無旁鶩:我戒了臉書,讓我不受不相干的八卦、新聞跟爭執干擾,戒掉臉書的好處簡直多到可以讓我另寫一篇專文。這讓我更專心,不會掛念著外頭發生的其他事情,已經兩個月了。我也很容易受其他網站的影響,為了避免自己在網路上浪費時間,我下載了自律 app,這 app 真的很不錯。
花時間靜下心來:我不知道怎麼具體稱呼這件事,但當我起床後,我會靜坐 15 到 20 分鐘。我並不冥想,只是保持沉默,不去看手機、不去想公事。可以花些時間佩服準時起床的自己。
規劃一日行程:當企劃經理的好處,就是我很習慣用 Evernote、workLife 諸如此類的app 與行事曆來管理我的每一天。但我要重新審視這些工具還能如何被利用。上工前我會在 Evernote 上寫下代辦事項,通常是前半小時的事情,包括靈動、書單、家事等。我會在一周前就將會議先安排好。這些工具讓我完整掌握我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能夠整理我的思緒與點子。
當你把所有的代辦事項與想法轉化成文字,你會覺得更加放鬆。你會將精力專注於執行任務,而非每過幾分鐘就要重新回想自己該做什麼。
財務規劃:這是最難培養的一項習慣。過去這幾個月,我利用表格來追蹤我的支出,而且十分有效。每天晚上十一點我會更新一次表單,11 月份 30 天中,我成功記帳 28 天。我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花自己沒有的錢。辦信用卡是我人生中最糟糕的決定,還好我在釀下大禍錢就解約了。矯正財務的路還有很遠要走,但總得有個起頭。
學習:把睡眠與工作徹底分開來,就會發現一些尚未被利用的時間。過去這半年來我學了很多新東西,例如如何有效運用 Evernote 跟行事曆。我學會利用表格來管理財務,而不是第三方應用程式。為了支援我的新想法與小企畫,我也開始使用 Sketch,滿足我創造新事物的渴望。為了把設計元素加進生活中,我正在學習 HTML 與 CSS。
重點是要培養你能適應的習慣。每個禮拜都為自己訂下小小而可及的目標,你會越走學得越多。每一次打擊障礙都能影響你的生活型態,緩慢而持續的進步能改善許多事情。
這只是開始而已,我還在計畫要精進我的生活習慣。接下來幾個月的目標是:
自己煮飯。
增加運動量。
學習投資與儲蓄。
讀多點書、少上點網、多多寫作。
多去旅遊。
延伸閱讀:
舒適到只想宅在家,所以單身》精選 10 款「一個人」的居家 style
丟掉不必要的東西,人生更快樂!極簡主義者佐佐木典士:「物品不是我們的主人」
(資料來源:Huffington Post;圖片來源:JD Hancock, CC Licensed;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