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e-768771_640

你是否曾經和一個複雜的問題奮戰許久,但就是找不到解答?你絞盡腦汁,企圖解開謎題,然後你放棄了,走到戶外除除草,結果叮咚一聲,你靈光乍現,問題的答案清晰可見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你讓大腦放空了,然後,它又不知從哪裡冒出來,準備好恢復運作

如果你做過重量訓練,你就知道每做十次仰臥舉重,你的肌肉就必須暫時休息一下,才能為接下來的練習做準備。跑步選手也知道,間歇式訓練是最有效的練習方式,一開始先全力衝刺幾分鐘,然後再休息幾分鐘。

奇怪的是,當我們在鍛鍊大腦時,卻不知道如何有效地運用這個顯而易見的原則。當大腦開始呈現疲勞跡象的時候,我們依然深信自己需要的只是「振作起精神」。當然,有時候我們的確會讓大腦休息一下。在某些時刻,我們會關掉電腦,看場好看的電影放鬆一下,或是直接上床睡覺。這是為了讓大腦充飽電,以準備好迎接明天可以更有效率的思考八小時、十小時或十二小時

但是大腦並不能長達好幾個小時都保持在巔峰狀態。就像肌肉一樣,讓它發揮最佳狀態的方式,是激烈運動與緩和運動間歇性的交叉運用。

首先,試著全神貫注地思考一段時間,然後讓大腦完全放空,感受自己活在「當下」的感覺—放下斤斤計較、放下理性分析,放下成見。你相當清醒,但腦中空空如也。這只需要花幾秒鐘的時間,外人看來會以為你正在沉思。但事實上剛好相反。你正在讓腦子暫停運作,而當你回過神來,問題的解答將近在咫尺

國際暢銷書《當下的力量》和《一個新世界》的作者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曾說:「大部分的科學家之所以缺乏創意,不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思考,而是他們不懂得如何停止思考。」

直覺上,我們都知道該要讓心智有一些喘息的時間,而且也會不自覺地這樣做,像是去倒杯水或喝杯咖啡,和同事閒聊或午休一會兒。但我們的休息次數太少、太隨機,也太沒有效率了。讓我們來檢視一下

太少:在理想狀態下,你一天會需要將近五十次到一百次的休息,而不是五次到十次。

太隨機:當你的大腦需要休息,就應該去休息,而不是根據外在環境的狀況而決定,例如,被時鐘規定或是應同事要求而休息。

太沒效率:大部分的人在休息的時候依然想著事情,只是通常想的不是手邊的工作,而是其他事情。想要享受休息的最大好處,只有當我們能夠完全停止思考時才有辦法。

大腦疲勞跟肌肉疲勞的感覺不太一樣。透過細心感受,我們可以適時讓大腦在需要的時候,休息幾秒鐘。藉由這樣的放鬆,我們每天都能時常保持思緒清晰,而不是只有在星期天除草的時候。

延伸閱讀:

不會把責任丟給你、相信你的專業,兼具這 16 個理想特質的上司我也好想要!

「原來我喜歡做的事,都聚集在這裡」來松菸裡的閱樂書店,聽音樂、看電影、喝咖啡

先騙你上了賊船再說!地雷職場 10 大徵兆:進了公司發現,連主管資歷都很淺

關於香檳的 15 個小秘密》中文寫香檳可能是廠商亂掰,你喝的香檳正統嗎?

00400132-280

(本文由 圓神出版 授權刊載,全文摘錄自《贏家早就下班了》首圖來源:Unsplash,CC Licensed。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