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比「後悔」更讓人心痛的?這是世界上最糟的感覺之一了對吧?
但有個驚喜給大家——「後悔」可以是件好事,其實有時候你還滿 enjoy 的,聽起來很瘋狂嗎?
研究人員要求人們評分很多種不同情緒的起伏,「後悔」還勝過「驕傲」。
《精通放棄的藝術:為什麼這在人生、愛情和工作都很重要》寫道:
後悔與失望都比生氣、罪惡感、難過等情緒得到更高分,甚至超越正向情緒的「驕傲」,顯示人們確實感受到後悔的價值。
Why ?就算很讓人不悅,我們還是在後悔的身上看見價值,我們能從中學習。
我們不能不經歷那些地獄般的痛苦就學到些什麼嗎?這是個很真切的問題,而答案是「可以」。
但在擊敗它之前,我們得先瞭解「後悔」是如何運作的。
- 我們最後悔的事?
教育、職涯、愛情和教養小孩排名前 4 。
《精通放棄的藝術:為什麼這在人生、愛情和工作都很重要》寫道:
6 個最讓人後悔的原因落在教育、職涯、愛情、教養小孩、自我提升和休閒(如果你好奇,下面接著是財務狀況、家庭、健康、朋友、精神生活和社交)。讓人驚訝的是「教育」竟然是排名第一的後悔原因,但作者表示:「機會也會產生後悔,有很棒的機會但卻達成不了時,所產生的不滿足和失望的感覺是最強烈的。
但我們能從中得知什麼?這些會讓人後悔至極的事有什麼共通點?
研究顯示我們不斷後悔著溜掉的機會。
教育、工作、感情⋯⋯我們在這些事情上所犯的錯誤會有這麼大的影響,是因為可能改變我們生活的可能性。
研究證實的第二件事:俗話說的好,你對自己沒做的事更可能感到後悔。
確實,長期來說,各年齡層的人在每個人生階段似乎都會後悔自己沒做的事,而較少後悔自己做過的事,最常見的包括沒有上大學、沒有把握住有利可圖的商機、沒有花夠多時間和家人與朋友相處。
這兩個原則持續地被證明是正確的。
職場 5 大後悔之事中,有 4 個是因為沒有行動, 5 個全與錯過機會有關。
我們會後悔錯過機會的原因顯而易見,我們喜歡有選擇權而且討厭失去選擇。
但為什麼我們沒做的事比起其他悶事,會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讓人痛苦呢?
這是有原因的⋯⋯
- 你有心理上的免疫系統
你的大腦不希望每天每分每秒都被「後悔」淹沒,所以它就會秘密地幫助你,它會怎麼做?
它會合理化,我們人類就是合理化機器。
所以當你做了某件愚蠢的事,你覺得很糟,但大腦的某個部分會馬上開始尋找一絲絲希望:
- 我應該早該放棄這份糟糕的工作的⋯⋯但在那裡的時光我真的更瞭解自己。
- 婚姻不幸福,但如果沒有結婚我就不會有這些可愛的孩子們。
我們都會這麼做來讓自己好過點,但如果你沒有做什麼愚蠢的事,或根本什麼都沒做的時候呢?
沒有經驗時,根本無法從經驗中學到什麼東西,更難從你從未做過的事中找到一絲希望。
哈佛的快樂專家 Dan Gilbert 解釋道:
但為什麼人們比起做了,更後悔沒做的事呢?其中一個原因是心理上的免疫系統在處理「沒做」的負面情緒時,比起處理「做了」的後悔感更困難⋯⋯當我們的「不作為( inaction )」導致我們拒絕了一個後來變成電影明星的人的求婚,我們一點都無法覺得自己能從這個經驗中學到什麼來安慰自己,因為⋯⋯什麼都沒經歷。
生活繼續過下去,比起我們沒做的事,我們做過的事更難記住。
通常我們都是害怕了,但在幾年後恐懼消退,我們就告訴自己不要再冒險。
根據《精通放棄的藝術:為什麼這在人生、愛情和工作都很重要》所寫:
一方面,後悔「無為」更難以重新建構,因為回想起來通常不管你不做的理由是什麼,似乎都更為清晰⋯⋯讓人難以忘懷⋯⋯
所以大部份讓我們後悔的事,會被我們可愛的大腦合理化,但當我們什麼都沒做,我們要如何處理揮之不去的痛楚?
- 如何克服後悔
研究表示你應該問自己兩個問題:
1. 問問你自己,「你能從中學習到什麼?」
後悔是有目的的,就像生命中儀表板上的指示燈,告訴你有東西該修了。
研究支持這個理論——在我們當時其實可以做點什麼,但我們沒有的時候,後悔會更強烈。
研究者將「後悔」稱為「上行反事實思維(upward counterfactual)」,意指想像狀況比現實狀況好,是對於過去已經發生了的事件,想像如果滿足某種條件,就有可能出現比真實結果更好的結果。例如:如果比賽前能到比賽場地進行過適應性訓練的話,那麼今天這場球就不會輸。
就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件好事。
根據《精通放棄的藝術:為什麼這在人生、愛情和工作都很重要》:
反事實思維透過專注在修正過去,為調整未來行為開啟一扇門。
將你想要的與真正希望的事情相比,然後知道下次如何以不同方式做事。
2. 問自己:「這件事本來可能比現在更糟嗎?」
「上行反事實思維」在學習上是很棒的,但隨著時間經過它就是導致讓你後悔不已的思維模式。
那現在要如何從已學習到的經驗中免去痛苦?
我們需要的即是研究人員所謂的「下行反事實思維」。問自己「這件事本可能比現在更糟嗎?」
研究顯示這能免除與後悔有關的負面感覺,將失望轉為感恩。
將「我不敢相信我竟然出車禍了,我好蠢」轉變為「我好幸運沒在意外中死掉,真是太棒了!」
這個問題以兩個部分構成:
1.我們都知道馬上問第二個問題而非第一個的人,他們都會感覺比較好但學不到東西而且會重複同樣的錯誤。
2.我們都對只問第一個問題而非第二個感到有罪惡感——也就讓自己在做該做的事前被擊倒。
也就是說,一盎司的保護自己就需要一盎司的療癒——我們能如何避免製造新的「後悔」?答案其實非常有趣。
- 如何避免未來的後悔
我們已經知道這些事:
1.我們的大腦能合理化大部份我們做錯的事。
2.對事情的後悔通常很少像我們預期的這麼糟,而且我們恢復的速度比自己想的快。
3.但我們幾年後會開始對我們「沒有」做的事感到非常痛苦。
看一下研究人員 Thomas Gilovich 歸納的表格,「無為」導致的後悔比起做了之後失敗更普遍:
當你問老一輩的人,他們的生活經驗讓他們覺得後悔是什麼?他們通常會回答:「對機會說 yes 。」
這也就是 Nike 所說的:「 JUST DO IT !」
只要不會讓你被殺掉、坐牢、殘廢、離婚,就考慮去做吧,大膽一點。
未來的自己會感謝你的⋯⋯或就把它合理化。
老一輩的人還會後悔什麼其他的事?花太多時間做無意義的擔心。
少點時間花在你的恐懼上,多點時間想想你在自己有限的生命裡真正想做的事。
Cady Chang 在 TED talk 上談到這件事。
先把科學放一邊,這涉及到遠比起科學更重要的事——它讓你在生活中得到更多樂趣。 say yes 帶領你走向快樂。
做蠢事的罪惡感會消退,但研究顯示對錯過的「樂趣」後悔感問題更大。
陳腔濫調還是值得聽聽的:把握光陰,不畏艱險。
如果你不這麼做,相信我,你一定會後悔。
延伸閱讀:
別再陷入吃了又後悔的漩渦!這 3 款「不復胖」肌力訓練操,看圖就會做!
走出低潮的 13 個方法,別再對抑鬱的人說「沒事,一切都會好」之類的廢話了
拚死拚活不一定會成功,學會聰明工作!戒掉 7 件事,馬上增加生產力
(資料來源:bakadesuyo;首圖來源:The Shopping Sherpa, 影片來源:YouTube;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