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件事是經濟學家認為自己無所不知的,那就是價格。對經濟學家來說,萬事萬物皆有價,每樣東西上都貼了一個價格。當一般人想到價格時,會想到自己在商店裡抱怨的標籤;經濟學家則認為價格是世上的邏輯真理,所以在過去幾年間,我們兩個針對價格這個主題當然有很多事想講。
- 寫信罵人:一封五塊錢
有個網站,一個很蠢的網站,我實在不想免費幫它打廣告,叫做「你討厭誰」。只要付五美元,說出你討厭的那個人,該網站就會寫信告訴對方有人討厭他。我今天收到這個網站的來信,也就是說,有人討厭我到願意付五美元,讓我收到罵我的電子郵件。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個網站提供了非常值得探討的產品。花了五美元的人,是否因為說出自己心中的仇恨而覺得有用(雖然完全匿名)?或者,有用的部分來自於收到信的人發現,原來有人這麼討厭自己而感受到痛苦(是收件者真的感受到,還是花錢的人想像對方會感受到)?
對已經尋找各種方式討厭我的人來說,只有前述第一種可能將使他們得到滿足感,因為我每天本來就會收到一堆罵我的信,所以情感上不會受傷害,其他那些信件所表達的恨意,遠遠超過今天那封奇妙的五美元「討厭你」電子郵件。事實上,我看到信之後還笑了,因為恨我的人叫我「加州李維特」,其實我只在幾年前訪問史丹佛時,在加州住過一小段時間而已。
這封信讓我開始思考很多問題,或許這個寫信罵人的網站,可以收比五美元高很多的價格,例如要付五十美元才會幫忙轉達,那將可以顯現出你真的很討厭一個人。不過,也許討厭你的人,寧願寄十封五美元的信,製造出每個人都有點討厭你的氛圍,而不要寄一封五十美元的信,製造只有一個人非常討厭你的感覺。
我感到憂心的是,可能會有青少年利用這個網站霸凌身邊的人。對一天只會收到幾封信的人來說,如果收到十封或十二封匿名的罵人信件,心情可能會變得很沮喪。
好消息是,顯然沒有太多人討厭人到願意付五美元來讓對方知道自己被討厭了。目前最被怨恨的前十名排行榜中有幾個是名人,我在這裡自動略過從來沒聽過的名字,以防在無意間傷害到我剛說的無辜青少年。這些在該網站上最顧人怨的人士,包括:
布希總統(George Bush)(七封)
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三封)
歐普拉(Oprah Winfrey)(三封)
女權主義領袖葛羅莉亞・史坦能(Gloria Steinem)(三封)
參議員芭芭拉・鮑克瑟(Barbara Boxer)(兩封)
討厭布希的人有這麼多,卻只有七個人願意掏出五美元!而且你只需要被兩個人討厭,就能登上排行榜的前十名了。對我來說應該不難,因為我已經收到一封了。
- 如果毒販向沃爾格林藥局學兩招,那就發財了!
不久前,我和休士頓的席瑞爾・沃夫(Cyril Wolf)醫師聊天。沃夫醫師的家鄉在南非,但他給我的感覺,完全是美國數十年前的老派紳士,現在已經很難看到像他這種家庭醫師。
我問他好幾個問題,例如他最近在看診時,有什麼地方不一樣,以及美國的「管理式照護」(managed care)對他造成什麼影響等。突然間,他咬牙切齒,語氣十分憤慨。他說,他在幫病人看病的時候,出現一個很簡單但很大的問題,那就是許多已經變成學名藥的藥物,依舊貴到讓病人買不起。他也說,很多人目前沒有保險,得自己出錢買藥,但就算是學名藥,在沃爾格林(Walgreens)、愛克德(Eckerd)、CVS 等連鎖藥局的價格,都讓人吃不消。
沃夫醫師因此開始四處調查價格,結果發現好市多(Costco)和山姆會員商店(Sam`s Club)的學名藥價格,遠低於其他的連鎖藥局。即使把好市多和山姆會員商店的會費算進來,價差依舊十分驚人,而且顯然不必得是這兩間店的會員,也可以到它們的藥局買藥,只是會員的價格折扣更多。在休士頓的藥局,九十粒裝的百憂解(Prozac)學名藥,在各通路的價格如下:
沃爾格林:117 美元
愛克德:115 美元
CVS:115 美元
山姆會員商店:15 美元
好市多:12 美元
沒錯,我沒打錯數字。一瓶一樣的藥,在沃爾格林要賣 117 美元,在好市多只要 12 美元。一開始我不大相信,我問沃夫醫師,怎麼可能有人跑去沃爾格林買,不去好市多買?一瓶藥整整差了一百多美元,而且每個月可能都得買一次?
沃夫醫師的答案是:退休的老人家如果習慣到沃爾格林配藥,就會一直到同一家店配,因為他們以為每家藥局的學名藥價格都差不多。這真是驚人的資訊不對稱與價格歧視!
我準備寫文章探討這件事,也蒐集了相關資料,例如休士頓的電視台報導了沃夫醫師的發現,底特律的電視新聞記者也蒐集了大量的比價資料,《消費者報導》(Consumer Reports)做了調查,加州參議員黛安・范士丹(Dianne Feinstein)也針對相關主題提出研究報告。
不過,我一直把這件事擱在腦後,直到我讀到《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詳盡的連鎖店價差報導。雖然大部分的價差沒有沃夫醫師舉的例子那麼離譜,但依舊相差很多。在該篇報導中最有趣的,大概是下列這段話:
CVS接到記者打去的電話後,宣布基於「持續性的價格分析」,降血脂藥辛伐他汀(simvastatin)的價格,將從原本的 108.99 美元調降至 79.99 美元。
原來要這樣講啊!下次我再被孩子抓到原本說好要買二十美元的玩具,結果拿了兩美元的東西,我就會告訴他們,爸爸是基於「持續性的價格分析」喔。
- 買車大鬥智(新手可以參考一下)
我在週末買了輛新車,換掉開了十年的老爺車。先前我和杜伯納曾在《蘋果橘子經濟學》和《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SuperFreakonomics)兩本書中,深入討論過網路如何影響資訊不對稱的市場。這次買車的事,讓我有機會到新車市場,觀察我們在書中探討的角力因素。
事情就跟我想的一樣。我已經知道自己想買哪一款車,在十五分鐘內,沒花半毛錢,就靠著「TrueCar」和「Edmunds」等賣車網,知道我要的車大概需要花多少錢,並請地方上的車商報價。
才沒過幾分鐘,就有一家車商通知我,可以按進價少算我一千三百美元。這個價格聽起來還不錯,但我還沒來得及叫孩子一起去看車,又有另一家店打來。對方聽到第一家店的報價之後,又砍了幾百美元。我回撥給第一家店,結果進入語音留言,所以我們一家人就去了第二家店。我心想,接下來還得花很多功夫討價還價,不過還沒出門之前,就有個好的開始。
我上次買車的時候學到很多事,知道車商會在報價單上玩各種把戲,業務會假裝跑去跟經理商量價格等。上次我們家需要買車的時候,我很討厭這種過程,不過這次我當成在做研究,迫不及待想參加勾心鬥角的買車鬥智。
或許,這次我這麼興致勃勃地想要殺價,是因為上次我居然不小心占了個大便宜。上次我請車商傳真估價單給我,讓我知道買車大概需要花多少錢—沒錯,是用傳真,那是網路還不盛行的年代。但我搞烏龍,把那張傳真紙留在家中,我以為自己記住價格,所以努力殺價到那個數字,不斷威脅對方我不買了,一直討價還價,一來一往。最後,車商用跟我「記憶中」只差幾百美元的價格賣給我。等我回到家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是自己記錯了,搞錯了兩個數字,傳真的數字比我討價還價後的數字還高了兩千美元。在車商那裡,由於我「以為」合理的價格應該要再低個兩千美元,所以非常努力殺價,最後也得到低到驚人的價格。簡單來說,把傳真紙忘在家中,價值數千美元。
所以,這次我信心滿滿,跑到車商那裡就開始殺價。不過,這次業務告訴我,他們家的售價比進價還低很多,他偷偷摸摸地給我看蓋著「機密」字樣的價格文件,強調要是賣掉那輛車,他們會賠多少錢又多少錢。我回他,他知道,我也知道,他所說的進價,根本不是車商付車廠的錢。我要他直接開出最好的價格。結果,他消失了一會兒,假裝跟主管報備,但大概是去看棒球賽目前誰領先幾分。
在那個業務消失的期間,第三家店也用電子郵件寄來報價,比第二家的現場最低價又低了一千五百美元。等到那個業務回來後,他跟我說頂多只能再降兩百美元。我說: 「少兩百美元還是太貴了,剛剛有一家店跟我報至少再低一千美元的價格。」我拿手機給他看那封電子郵件,他先是大肆批評了那家店,然後再次去找他的主管。主管向我保證,剛才那個便宜兩百美元的價格,真的是他們的最低價了,然後用十幾個理由解釋,為什麼他們家的價格已經很漂亮了。
我說: 「嗯……你說得很有道理,但如果你不降價,我就要走了。我要去另一家店。」
根據我的推測,我們這齣戲應該已經演到一半了。大概再過十五分鐘,再稍微地吵一下,價格就會降到第三家提出的報價。雖然支付那個價格大概還是太貴,但我願意到此為止。
我再說了一次: 「我要走了。」
經理說: 「好吧!如果你在另一家店沒買成,你可以回來,我們還是會提供剛才說的那個價格。」
我起身,要孩子收拾東西走人,表演討價還價一定得上演的戲碼。但那家店的人只是平靜地看著我,好像忘了他們也要演才對。不過,他們不記得自己的台詞沒關係,我記得我的,所以我再次撂狠話: 「我們都知道,今天一旦我從這裡走出去,就不會再回來了。」
對方只說: 「我們願意冒這個險。」
就這樣,我走出大門。
我嚇了一跳。這家店用網路報價給我,真的只降了兩百美元,就微笑地看著我去找別人。我想,這表示第三家真的開了很低的價格給我。後來,我沒力氣再演一次討價還價的戲碼,所以就直接接受報價,週二就把新車給開回家。
延伸閱讀:
你有沒有成為下一個賈伯斯的潛能? 20個創意人才一定會擁有的人格特質
(全文由大塊文化授權刊載,摘自《蘋果橘子創意百科:何時搶銀行等131個驚人良心建議》;圖片來源:Mark Hodson Photos, JeepersMedia, Corvair Owner, CC Licensed;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