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馬姐
除了賣產品、搞裝修、開咖啡館以外,MUJI 今年又幹起了一樁新買賣——賣書。
真是打算從物質到靈魂都徹底攻占文藝青年們的錢包。
MUJI 的書店裡,當然不可能有成功學、養生知識等熱門圖書,甚至各大書店最熱衷搞的暢銷書也不會在這裡出現。
MUJI 大概覺得,除了潔淨的房間、有序的旅行箱,人們還需要一個整潔的精神世界。
尤其是精神垃圾爆炸的時代,Less is more,不僅適合你家客廳,也適合你的書架,甚至你的頭腦。
暢銷書這種聽上去就很快餐化以及一時風尚的東西,可能根本就沒必要翻開它。
MUJI 精選了一批擁有純白色封皮的圖書
第一家 MUJI 書店,開在了日本福岡。
福岡 MUJI Canal City 博多店是首家 MUJI 書店
這家店剛開,店裡就人山人海。
MUJI 當然沒有在規規矩矩賣書,這回 MUJI 請來了日本編集工學研究所一起合作。
說起編集工學研究所,在日本可是鼎鼎大名。這個研究所的一大特點是特別善於「安排書架」。
比如一般的書店,都通過「文學」、「政治」、「歷史」、「自然科學」等類別來陳設書籍,便於查找和整理。
編集工學研究所在 MUJI 的新嘗試是:通過主題性混搭的方式來安排書架。
如果說誠品書店一直在試圖「把書店雜貨店化」,MUJI 則是反其道而行之,是「把雜貨店書店化」。
書店內部裝飾還是 MUJI 這種低低的恆溫感
MUJI 書店內,分成了 11 個主題的書籍貨架陳設,分別是「身體與書」、「氣味與書」、「孩子與書」、「旅行與書」、「房間與書」、「工具與書」、「睡眠與書」、「雜貨與書」、「飯與書」、「綠色與書」、「家與書」。
這和日本的美學傳統其實很一致,一切都是平行和自然陳列的,不再是根據邏輯或者對智性進行分類,而是充滿了大量的符號。
「孩子」、「房間」、「睡眠」這些都象征了生活中各種平行符號。客人在 MUJI 書店裡,其實是根據生活中不同的意象入口來瀏覽圖書。
這種排列方式背後的深層思維模式,非常 MUJI,也非常日本。
根據意象分類的書籍
這種書架排列方式還能促進銷售。
比如,在食器貨架附近擺放和器皿相關的書籍,看到那本書的標題大概就會想到要買食器。
或者反過來看到一個精美的食器就燃起了要買本食譜來學習烹飪的鬥志。
最終可能就誘導客人又買了食器又買了書籍,直到錢包炸裂。

在 MUJI 陳列旅行用品的貨架上,就會應景地擺上「旅行與書」。
如果說普通書店適合那些有目的、知道自己要買什麼的客人,MUJI 的書店則提供了一種「發現書籍」的遊戲。
除了分主題混搭以外,MUJI 還有一些其他非常有意思的書籍展示方式。
比如根據年齡層次,分類展示「同齡人正在讀的書」。

這種奇怪的書籍展示方法,簡直是無所不在。比如還有一個書架,主題是「如果……的時候……應該看的書」。


比如這個架子裡放著「和老板怎麼說也說不通時……應該看的書」。

左邊的這本《ティー》,是荷蘭繪本畫家李歐・李奧尼的作品,名字叫《小黑魚》。
《小黑魚》真是得獎無數,後來又有日本的詩人、翻譯家谷川俊太郎翻譯引進了日本。這本書也已經有了中文版,不知道 MUJI 在中國要開的書店裡能不能也買到。
日本很可愛的小事樂團還寫了一首名為《小黑魚》的歌,日劇《不能結婚的男人》就是拿這首歌做了主題曲,十分受歡迎。
總體來講,MUJI 推薦的還是以設計、繪本、漫畫等主題的書籍為多。

比如既有漫畫家高野文子的作品,又有關於橫尾忠則和筱山紀信兩大設計、攝影巨匠的書。
可能因為書的存在,MUJI 書店比 MUJI 家具店看上去還是要溫暖很多。

角落裡還有咖啡機,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翻書。

當然也少不了放一排 MUJI 的桌椅,可以讓客人坐著看書,說不定看完後連書帶桌椅也一起買回家。
MUJI 的書架上,很少出現暢銷書。比如像《平清盛》這種曾經統治整個東京書店的書,大概是不會在 MUJI 書架上找到的。
MUJI 選的書,大部分都是教你如何過日子的書,本質上都是 MUJI 倡導的生活方式指南。
很快他們也要在中國開書店了,對他們會在中國選什麼書賣真是十分好奇啊。按照 MUJI 的風格,至少應該不會賣《小時代》這類畫風的書吧。
斑馬姐選了幾本適合 MUJI 書店風格的圖書,在豆瓣評分基本都 8 分以上,大家有空可以隨便翻翻。
從詩歌、食譜到音樂、居家都有,應該是符合了 MUJI 這種生活美學的調子:
1、《永續生活:家的創想物語》,MUJI 家居叢書中最新出的一本,講述了東京和洛杉磯 16 個對家有獨特審美的人們;
2、《無印良品的人氣菜肴》,評價超高,集合了 MUJI 旗下餐廳食譜,特別適合在廚房丟一本;
3、《谷川俊太郎詩選》,如果說原研哉是 MUJI 美學奠基,谷川俊太郎大概是 MUJI「日常禪意」的精神源流;
4、《音樂使人自由》,坂本龍一大神自傳,第一次聽到他的作品是《末代皇帝》,大概是讀書最多的音樂家,桑塔格都是他的好朋友。MUJI 書店這種把「雜貨店書店化」的陳列方式,給人不少啟發。如果你不是想在家打造圖書館,完全可以拋棄頂天立地的書櫥,而是在各處用各種小家具做到。誰也沒有規定你一定要在家某一個角落才能看書,愛書又地方不大的人,完全可以各處都放一兩本,比如下面這些擺放方式:
廚房
我們曾經寫過一篇《吃貨愛看書,愛看書的人廚藝好?》詳解了廚房裡放書的若干種可能性。
比如廚房燉豬蹄時,你可能想翻兩章小說。
微波爐下面放兩本菜譜,比打開手機 App 做菜更加簡單直接。
廁所
乾濕分離的廁所,完全具備放書的條件。
百無聊賴的如廁時間,除了手機,剛好適合進行不深不淺的中度閱讀。
廁所上方的小隔板和儲物間,除了放衛生紙,也可以放點雜誌。
有 MUJI 粉絲要聽著音樂上大號,放 CD 或是翻翻畫冊都有助於五谷輪迴。
臥室
「如果睡不著……應該看什麼書。」
書可以放在床頭,也可以擺在床尾。
再小的房間也擺得下一塊三角擱板。
兒童繪本可以安置在專門的兒童閱讀角。
客廳
擺在這裡的書應該是「和坐在對面沒話聊……可以看的書」。
基本上能安置小隔板的位置,都能按照你的閱讀習慣安置幾本書。
能多放幾本書的小邊櫃,就可以成為閱讀角了。
肚子裡擺滿書的沙發,就是閱讀沙發了。
關於在家打造 MUJI 書店這事,如果你們在家有什麼絕妙的藏書處,歡迎分享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