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吞小姐的倫敦插畫生活_pic7

 

《VO 導讀》:台北市某處候車亭、2014 簡單生活節你都看得到慢吞小姐的創作,但決定前往倫敦金斯頓大學(Kingston University)就讀插畫系前,她也經過一番猶豫,在這篇《長大以後還能冒險嗎?在家人期待與夢想間猶豫,選那個呼之欲出的答案》可以看到更多。

在英國就學的一年期間她又體驗了哪些教育震撼呢?以下摘錄自《慢吞小姐的倫敦插畫生活》,一起來看看。

▎成績單上的紅字

春假結束,令我沮喪的事情發生,我們終於收到第一個學期的成績單,看著單子上的紅字——我被當掉了!這無疑是從開學以來充滿無力感的校園生活中,又給了我一個重擊。

藏在深處的心魔浮動著,怪系所糟糕的人員編制,怪老師每週與我的討論都講些無關緊要、隨口稱讚的話,卻在成績單寫下滿滿的建議和作品缺點。

「為什麼平時不直接嚴厲地對我批評,卻在學期末的成績單上寫下所有實話呢?」我在心中抗議著。

回想幾個月前鬆懈的狀態下,製作第一份「幾何形狀」作業,每週一次 Tutorial 面對與老師乏味的對談,最後交出了一件自己覺得不好不壞,沒有感情的作品。對於現況再多無奈,也只能反省自己沒有認真投入製作作品。

慢吞小姐的倫敦插畫生活_pic8

▎300小時的證明

第一個學期,不知所措的自己,虛應故事地出現在教室、參與老師 Paul 和其他同學的三人小組討論,如此一直晃到了學期末。最後在總評日,眼睜睜看著每個同學抱著像座高山的筆記本和剪貼簿,以及厚厚一疊的資料到教室,當時還懷著僥倖的心態,覺得自己帶來的兩三本筆記資料,應該還是能夠低空飛過吧。

殘酷的結果仍是被當掉了。在一年三個學期的作業評分標準,作品成績只占了 30%,其中最重要的 70% 是資料蒐集。看來班上大部分的人都順利過關,開始迎接第二學期的挑戰,而我只有兩週的時間補齊資料再次完成創作。

盯著成績單,Paul 給我的嚴厲評語讓我覺得沮喪。再度面談時,他不像紙張上文字那樣嚴格,而給了我一些建議:

——從資料蒐集無法找與作品的直接連結

——透過筆記和蒐集,將資料消化變成屬於自己的設計

——需要讓審核教授從資料看出你「自己對作品的想法」

回家後重新整理自己的筆記本,在每張照片和蒐集的資訊旁加上註解和想法,這一次,我決定用之前在大英博物館埃及區蒐集的圖騰,透過立方體製造出側身的方塊動物。下課後再到 3D 木工工作坊裁切製作木頭方塊底,使用黑白壓克力顏料繪製挑選的圖騰。

補交以前,將作品搬到教室的時候,引發周邊同學一陣小小的騷動。「那是什麼東西?超酷!」「好漂亮,借我玩一下!」大家把玩、組合著我的方塊動物,一邊問著好幾個為什麼,而我則支支吾吾地帶過,隨口說是正在進行的創作,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補交的窘境。

補交日那天下午,我小心翼翼端著作品到導師辦公室,Paul 翻開補齊的資料並端詳了補交的作品,認真地對我說:「若這是妳第一次交給我的作品,絕對會得到很高的成績,很可惜,因為是補交,為了公平起見我只能給妳一個及格標準的分數。」

由於自己是真心喜歡這份補交的作業,及格邊緣的成績也不算什麼了,若一開始成績就低空飛過了的話,也只會在這學期留下一份差勁作品吧。

「不過,因為我太喜歡這份作品了,希望可以在下週的學校開放日展出,我會給妳一個展示櫃秀出這件作品,班上只有不到十位的同學能夠展出喔。」Paul 轉換為鼓勵的語氣,他露出笑容,拍拍我的肩膀。

學校開放日是各個系所展示在校生作品,藉此吸引新生或潛在學生的活動。雖然一直覺得自己在研究所的學習環境有點迷路,而這件事情提醒了我只要願意努力,還是能夠做出好作品。

很感謝把我當掉的 Paul 給了這一記當頭棒喝,讓我能夠再為自己努力一次。

我的同學 Patience 後來和我聊到這件事,她說客氣有禮的英國人通常不會太直接點出別人的缺點,但聰明的他們仍會看在眼裡。如果想要知道真正的答案,需要不斷主動問問題才行。三個學期都是相同的導師,她建議還是要積極建立與教授溝通的橋梁,才能獲得真實直接的建議。

她也曾問過 Paul:「到底作業評分的標準是什麼?」雖然 Paul 沒有直接回答,但卻從櫃子拿出幾份同學的作品翻給 Patience 看:「有些同學花時間蒐集資料、有些投入時間實驗各種可能,這些累積出來的時數是不會騙人的,而且份量多得超乎我們預期,這就是他們成績優異的原因。」

也許在 Pre-Master 我們都被積極的老師給寵壞了,MA 真正的自由,是要自己把握機會,不斷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慢吞小姐的倫敦插畫生活_pic9

▎洋墨水不是變身藥水

「我想要進步、想要變得不同。」懷著這樣著急的心情,在倫敦度過了一年。這樣的念頭像是幻想著只要喝下這一口魔法墨水,就能搖身一變成為理想的模樣。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同學們都參加了插畫的課程,也走過倫敦一遭。我們都在歐洲的環境裡生活一段時間,與別人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自己的性格和心中的小劇場吧。那些負面的情緒與猶豫有時讓我卻步,而持續轉動的時間齒輪則是推動自己向前的力量,使我必須每天不斷地面對新的挑戰。

常常覺得不被人了解而感到有些寂寞,不過仍感謝這段日子出現許多重要的人給我機會,就算是壞事也帶來很不同的經歷與進步。

若沒有上班打卡過,不會如此渴望的追求自由工作;若沒有打工經歷,也不會有機會證明另一種生活方式的機會;若沒有到英國念書,就不會學習到與自己和平相處才能找到心中的平衡。

可以抬頭挺胸肯定自己的決定,才是說服別人最好的方式,是真的,當人們漸漸看到你的努力時,全世界都會來幫忙。

留學期間,多了一年滿滿的記憶與故事,也出現想聽聽故事的人。了解自己的步調,找到最自在的生活方式。才懂得最珍貴的不是大躍進,而是一點一滴的體驗,像點點沙漏隨著時間緩緩地堆疊成一座小山。

研究所課程帶領我來到倫敦,而生活中的見聞和整個大倫敦,才是我真正的老師,伴我度過一年的時光。啟發自己最多的,往往是課堂以外發生的事物。

慢慢了解——轉變其實是一種延續而緩慢的過程。

延伸閱讀:

長大以後還能冒險嗎?在家人期待與夢想間猶豫,選那個呼之欲出的答案

自學六個月「學會」西班牙文,才發現我們都太怕犯錯

「成功」是做自己的英雄:每天留給自己完整的1小時,成為你應該成為的那個人吧!

Hey!《VidaOrange》正招募編輯台長期實習生,如果你已經喜歡我們很久了,對「生活」又有自己的想法,快來>>>加入我們<<<

RV1077慢吞小姐的倫敦插畫生活_3D_300dpi(全文由麥田文化授權刊載,摘錄自《慢吞小姐的倫敦插畫生活》;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