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不得不待在人生某處時,閱讀給了我們一個去處。」——美國格言家 Mason Cooley
VidaOrange 生活報橘的「世界旅讀」專區,每週持續推薦國外尚未引進台灣的深度好書,為深知閱讀價值並渴求新知的你,打開通往國際的窗。看過的書就像一張張指引方向的地圖,累積越多的閱讀知識,也就能蒐集越遠、越廣的世界風景。
當工作已經向前推進到下一個階段,新的專案企劃、新加入的團隊成員,甚至是極具挑戰性的工作任務,都讓工作有了值得期待的新氣象。隨著工作責任越來越重、生活愈發忙碌,如何有效地分配時間與調整心態,也逐漸變成一項重要的挑戰。
擔任知名生產力 APP「Timeful」設計顧問的生產力專家 David Kadavy,在著作《Mind Management, Not Time Management: Productivity When Creativity Matters》中分享了許多有趣,且對追求效率、講究表現的工作者而言簡單實用的工作心法與技巧。David 對於「提高工作效率與生產力」的議題有很深的洞察與相關多年經驗,其中,他著名的「Mind Management(心靈管理)」思維,也被許多優秀領導者廣泛地運用在 Google Calendar 上,幫助許多忙碌的職場人士建立更好的工作模式。
管理「時間」,不如管理「心」
「與其努力從僅有的時間裡獲得更多,不如試著毫不費力地從腦海裡得到更多。」——David Kadavy
工作特別忙碌的那陣子,有時會為了趕會議或工作截止時間,而忘了起身休息一下或好好吃頓飯。工作表現優異的人時常在忙碌中加快步伐,然而想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得越多時,就越容易覺得自己不斷「錯過」生活中的事物。或許是因為在「省時間」的過程中,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就犧牲掉能夠帶來幸福與滿足感的小事。
因此一如《Mind Management, Not Time Management》書名所揭示的,David 鼓勵忙碌的工作者專注在「心靈管理」上,在職場生活中建立一套堅定的工作心態與法則,培養自己面對忙碌與壓力時的「從容能力」,進而讓職場生活更加順利。在書中,David 將從「心靈管理」的面向切入,分享在忙碌的職場生活中,表現仍然優秀的人有哪些「成功策略」:
1.戒除日常例行公事:每天總有些「待辦事項」會分散掉工作時的專注力,David 鼓勵慢慢放下那些每天「必須做的事」,改由有效地運用身邊能夠輔助執行工作任務的工具或應用程式,協助自己更有效率地完成繁瑣的工作細項。
2.「腦筋打結」其實是個迷思:當在工作上面臨「靈感枯竭」的窘境時,很可能只是因為沒有管理好「心」。作者在書中分享了幾位科學家的故事案例,藉由認識歷史上科學家同樣在面對靈感枯竭時的因應秘訣,了解如何突破這項棘手的職場困境。
3.妥善利用「輔助工具」:手邊的資料夾、一只計時器,甚至是一張小小的便利貼,都可能是能夠協助工作的「職場最佳戰友」。David 認為,只要能夠善用工具,就能夠降低許多處理瑣碎工作的時間。
4.堅定工作方向:偶爾工作一忙起來,接二連三落到自己身上的工作事項,有時會讓許多事情頓時亂了頭緒。David 建議,在狀況愈混亂的時刻,愈要堅定自己的工作目標與方向,調整工作執行的節奏並持續前進。或許在這樣的危機時刻,反而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靈感與收穫,累積更多實力迎接下一項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