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書有一件秘密,它讓你不需移動雙腳就能四處旅行。」——小說家 Jhumpa Lahiri
VidaOrange 生活報橘的「世界旅讀」專區,每週持續推薦國外尚未引進台灣的深度好書,為深知閱讀價值並渴求新知的你,打開通往國際的窗。手中的書充滿了力量,能帶我們看更多風景、收穫更多知識。
「為什麼你看不到我付出了這麼多?」「我都有放在心上啊。」「那你為什麼還要讓我擔心?」和伴侶起爭執、溝通時,也曾出現過這樣的對話嗎?如果對以上的對話有點熟悉,或許可以試著在關係中緩下腳步,檢查看看自己是不是陷入了「假性親密關係」當中。
身邊曾有這樣一位朋友,曾自嘲自己和交往、同居多年的伴侶,就像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室友」,這樣人在一起、心卻相隔兩地的感情狀態,其實也是典型的「假性親密關係」。「假性親密關係」是一種心理防衛機制,可能從童年時開始發生。當孩子無法從照顧者身上獲得安全感,對安全感的需求長時間被忽略,那麼在生長歷程中,就可能會擔起「照顧者」的角色,照顧身邊的人以獲得安全感。
心理學家 Mark B. Borg 及精神科醫師 Grant H Brenner 在今年十月即將出版《Making Your Crazy Work for You: From Trauma and Isolation to Self-Acceptance and Love》,在這本書中,他們將會深入地探討「假性親密關係」的成因以及影響。
陷入假性親密關係中的伴侶或其他關係,即便密切地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間卻會有愈來愈多無法討論的話題、
如何療癒「假性親密關係」?
在許多諮詢個案身上有深入洞察的 Mark 和 Grant,在《Making Your Crazy Work for You》中分享了獨創的「DREAM」療癒5步驟,一起來看看當陷入與伴侶若即若離的「假性親密關係」時,能夠如何借助專業的力量,找回兩個人相處時的溫度。
Discovery 發現
發現和了解自己的「依附風格」,也就是面對感情時的態度。了解依附風格,能夠幫助了解自己在一段感情中所缺乏的事物,以及可以做出什麼改變來改善與他人的親密關係。
Repair 修復
屬於「不安全依附」的人,有時是因為把自己和他人隔絕了,導致即使是親近的伴侶,也很難信任交付信任。在理解了自己的依附風格後,和另一半共同修復關係中長久存在的問題,這也意味著想要修復一段親密關係,其實是需要另一個人一起參與的。
Empowerment 許可
回顧自己在一段關係中曾作出的貢獻,有些可能實現了,有些可能還有能做得更好的地方,無論如何,都可以和自己說聲「我已經盡力了。」允許自己並不需要無時無刻完美,畢竟這段關係是兩個人的,只有一個人不斷地往前衝只會筋疲力竭。
Alternatives 替代
學習並利用新的思考方式,來找到和伴侶相處的新模式。逐漸接受自己與另一半最真實的樣貌後,再慢慢地去經營這段更加誠實、開放並充滿安全感的關係。
Mutuality 相互關係
假性親密關係的產生,除了關係中雙方的情感與性格問題,其實許多時候也源於彼此的不重視、缺乏真誠的溝通。透過練習「接受」和「付出」,和另一半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的過程。
可能是繁忙的工作,讓彼此下了班都已疲憊不堪、可能是兩人個性上的差異,在遇到意見歧異時會需要花出多一倍的時間找到溝通起點⋯⋯儘管大部分的人都知道「溝通」的重要性,現實生活中仍然可能出現阻礙,讓人對此心有餘而力不足。
而對於擁有假性親密關係的人而言,或許擁有「工具」的輔助,就能夠用舒服自在的方式,坐下來和另一半開放地聊聊彼此的感受、留心對方情緒。在《Making Your Crazy Work for You》這本書中,可以看到更多深入的個案分析、有趣的生活練習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