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

生活中有許多能夠增進魅力的「天然化妝品」,例如閱讀,也例如自信。

個人發展與規劃培訓師 吳靜思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永保美麗」的關鍵,在她看來,能夠長久、不受時間打擾的美麗,或許就是一個女人的:努力+自律+敢「秀」。

文/ 個人發展與規劃培訓師 吳靜思

談到女性,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就是美貌。如果建立一個從古至今的熱門話題榜,我相信關於女性外表的討論一定會高居榜單。有一具好看的皮囊的確是先天優勢(當然,也有可能是禍事),很多研究已經證明,好看的人帶來的首因效應和光環效應會成倍增長。所以,聰明的女人都知道要好好愛惜和打理自己的外表,維持青春和美麗。但美麗從來都不是年輕人的專屬。妳相信嗎?一個女人到了六十歲、七十歲同樣可以明豔動人。

有一個女人,在六十三歲時登上了《紐約週刊》(The New Yorker)雜誌的封面。六十三歲的她全裸,托著九個月的孕肚看向前方,標題是「她做這個會不會太老了呢?」。封面文章的內容是關於中年女性生育的探討,並分享這位大膽的模特兒在健康和營養學方面的研究成果。

沒錯,她不僅僅是高齡模特兒,還是唯一一個在三國註冊考試認證的營養師。她在二○○六年美國營養協會年會上獲得「年度傑出營養企業家」獎。現在的她已經年近古稀,依舊是美國很多知名雜誌封面的座上嘉賓,而她也從不刻意掩飾自己臉上的皺紋,但沒有人會否認她的美麗與魅力。

這個女人就是梅耶.馬斯克(Maye Musk),身為單親媽媽的她培養了三個非常出色的孩子:小兒子專攻生態健康食品行業,在全世界有多家連鎖家庭廚房;女兒是好萊塢知名的電影製作人;而她的大兒子就是科技狂人、特斯拉CEO、被稱為「鋼鐵人」的伊隆.馬斯克(Elon Musk)。

梅耶從小就是個美人胚子,但能在六十多歲還成為超模的人絕對不僅僅只有美貌。比梅耶美貌更動人的是她的內在。伊隆.馬斯克在採訪中曾說過:「我的特立獨行和成功很大一部分都源於母親,母親教會我堅持自己所熱愛的事物,生命就不會被浪費。

梅耶一九四八年在加拿大出生,在南非長大,酷愛科學和閱讀,每週二次的圖書館閱讀是她的必修課。十五歲的她就接拍了人生第一支廣告,後來參加南非當地的選美比賽,發掘了自己當模特兒的天分。不過她並沒有走成為明星然後嫁入豪門這樣的「選美小姐」路線,而是在二十一歲時嫁給了工程師埃羅爾.馬斯克並生了三個孩子。帶著三個孩子,繼續模特兒事業的同時,她還在孕期完成了營養學的碩士課程。

因為無法忍受丈夫的大男人主義,梅耶在結婚十年後便離婚了。梅耶帶著三個孩子前往加拿大重新開始生活。他們一家四口在多倫多找到了一間廉價房屋租了下來,近四十歲的梅耶在多倫多大學繼續自己的營養師研究工作,同時她還要進修課程,把南非的學歷轉成加拿大認可的證書。為了補貼家用,她也一直兼職做模特兒,在最困難時為了讓三個孩子完成大學學業她同時打過五份工。

最終梅耶獲得了加拿大認可的學位證書,在加拿大繼續自己作為營養師的工作,也把孩子們都培養成才。

後來兒子開始創業,為了陪伴孩子梅耶賣掉了多倫多的營養師診所,搬到了加州舊金山從零開始。她從打工開始學習美國的計量制、營養學會的規則,調整她的商業模式。那時的梅耶已年近五十歲,卻沒有一刻停下自己努力的腳步。即便在馬斯克取得巨大成就,成為億萬富豪後,她也沒有放棄自己的事業。

沒有保存期限的魅力

一直努力的人會有一種韌性,而這種韌性支撐著他們的美麗,不受時間的打擾。除了努力之外,梅耶的自律也是她成功的關鍵。她的自律從她七十歲保持著還纖細的體型、優雅的體態就能看出。

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KellyMcGonigal,Ph.D.)是史丹佛大學備受讚譽的心理
學家,也是醫學健康促進項目的健康教育家。她暢銷全球的《自控力》(The Willpowe Fnstinct)一書中說道:「集中注意力、拒絕誘惑、控制衝動、克服拖延是非常普遍的人性挑戰。」大腦出於自我保護的天性,常常規避掉這些問題,但強大自律的人往往會透過磨練意志,持續戰勝這些弱點,最終取得成功。

人類的行為舉止幾乎都是受身體的某些組織或激素控制,自律(自控力)是受人類大腦的前額皮質控制。人類對內外的刺激都會做出不同的反應,當外在遇到危險時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讓我們快速躲避;而面對內在的衝動時,身體也會做出相應的反應,而意志力就是大腦前額皮質對衝動的抑制。

耶魯大學歷史系學士、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紐約時報》商業調查記者查理斯.都希格(Charles Duhigg)在他的著作《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The Power of Habit: Why We Do What We Do in Life and Business )這本書裡闡述,人在自律之後,大腦發生變化、形成習慣,而習慣能夠讓大腦尋找省力的方式得到更多休息。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說的,自律的人才擁有真正的自由,才有更大可能獲得成功,因為他們的大腦工作效率和效果都更強。

以前我會以為,對女性來說,想擁有美麗(不僅指容貌)只要努力┼自律就可以實現,但來美國後,美國的女性教會我還要具備第三個條件——敢「秀」。敢於「秀」出來不僅會加快我們美麗的速度,更能夠為我們的美增添色彩。

美國藝術家、印刷家、電影攝影師,同時也是視覺藝術運動波普藝術的開創者之一安迪.沃荷(Andy Warhol)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成名十五分鐘」理論,即「在未來,每個人都可以成名十五分鐘。」(In the future, every body will be world famous for 15 minutes.)這句話很鼓舞人心,但它隱藏了很多成名的必備要素:有真才實學、運氣⋯⋯其中,我認為必不可少的一項要素就是想成名、得敢「秀」。

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裡說過:「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句話放在今天也適用。我們這個時代的「糟糕」在於,越來越多的能人異士出現,而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樣,這個時代也有它無可匹敵的優勢,科技與媒體的發展、對精神追求的多樣性使得在這個時代想出名也變得不像過去那麼難。只要妳有點一技之長,經過媒體的渲染和擴大,就能讓妳擁有自己的粉絲,成為名人。但幾乎所有名人都得承認一個事實:因為人才湧現、競爭激烈,現在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

想讓自己的才華、魅力得以展現,就得學會自我展示。就像知名美籍華人勵志作家陳愉在《三十歲趁勢而為》這本書裡寫的,「在當今時代,要做一名成功的作家,不但要寫得好,還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其中最重要的技能就是放下身段,推銷自己。」

在敢於秀出自己、推銷自己這方面,美國人做得無比出色。在美國人看來,推銷自己並不是一件難為情的事(華人社會我們會覺得展示自己、向別人推銷自己太露鋒芒,畢竟「槍打出頭鳥」嘛),反而,這是自我認識清晰、對自己充滿自信、願意向對方表達自我觀點的大好機會。

我的朋友E L在美國一所很著名的商學院拿到碩士文憑後,和無數畢業生一樣面臨著就業的難題。華爾街幾乎是所有商學院學生的必爭之地,但E L身為一名中國學生,論語言、文化、人脈、背景各方面幾乎沒有任何優勢,就連她那個頂尖商學院的文憑在眾多想進入華爾街的準精英人群裡都顯得平平凡凡。

三個月後,我接到E L的郵件,她被美國一家著名的風險投資公司錄取了!恭喜之餘,我問她怎麼做到的。原來E L走了一條不尋常的求職路。

她找來電話黃頁,圈出美國東部幾所發達城市金融行業公司的電話和電子信箱,然後給這些公司一家家打電話、發電子郵件推薦自己,希望能拿到一個面試名額。E L的最高紀錄是一週發了八十封郵件,每一封都針對公司寫得很個性化,而並非按一下「Enter」就行了的群組信。在這八十封郵件裡,有十家公司表示可以見面聊聊,這十家公司裡有兩家在面試完後給了她錄用通知,希望她能加入。

E L問對方為什麼選擇錄用她,其中一家公司的回覆是:「除了背景符合、成績優秀外,妳是第一個主動敲開我們公司大門的華人學生,這份勇氣和自信我們很欣賞。」

其實細想一下,努力、自律和敢「秀」三者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因為努力和自律使得自己變得更加美好,然後透過「秀」來展現自己的美好,得到更多人的讚賞、認可和好的回饋而這些都會變成自信,讓我們更願意去努力、自律,從而打造更美麗、更優秀的自己。

一輩子很長,要活出自己的姿態

這裡買

想透過看書提升生活的質感?

《VO》8 月限時抽書活動現正舉辦中!點 抽獎連結 參加活動,抽 3 本商管暢銷新書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一輩子很長,要活出自己的姿態》,由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