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exels

(本文經合作夥伴  媽媽經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出處:〈十個處罰孩子時絕對不能做的事!〉)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當孩子到2、3歲的時候,想要開始管教卻不知道怎麼拿捏輕重嗎?無論孩子犯了什麼錯,在處罰孩子時,有些事情還是要盡量避免,才能在有效達到處罰效果的同時,不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傷害。

(責任編輯:陳致加)

文/媽媽經編輯部

當孩子來到可怕的terrible two、兩歲歡必罷、三歲貓狗嫌的年紀時,真的是每個媽媽心中的惡夢,這時正值導正品性的時期,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過度體罰,所以各式教養法也都紛紛出籠。

但每個孩子性格不同,找出一種適合自己和孩子的模式才是重點,無論最後你使用了何種教養法,在處罰孩子時,這些事情還是要記得避免才行!

1、不在孩子哭鬧時和他說道理

孩子大哭大鬧時早已失去理智,此時和他說道理肯定是對牛彈琴,唯有等孩子冷靜下來才能做後續處理。

2、不使用處罰工具在事情剛發生時

無論是愛的小手或竹條⋯⋯等任何處罰工具,都不能在孩子一犯錯時立刻拿出,避免出現錯怪小孩的事情發生。

3、不讓孩子處於危險環境

無論是罰站、罰坐或是用其他勞動力當作處罰,都要確保小孩處在安全的環境,避開廚房、浴室、陽台⋯⋯等較有疑慮的空間。

4、不在公共場合大罵孩子

大人需要面子,孩子也是,在公共場所破口大罵不僅畫面不好看,也深深傷了孩子的心,並不會有所成效。

5、不用不可能發生的事威脅孩子

別再拿「不乖的小孩會被警察抓走」這種不可能發生的事來威脅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愈來愈不怕父母。

6、不用眼睛看到的當下決定對錯

你眼中看到大寶打了二寶導致二寶大哭,但那不代表大寶是故意的,可能是二寶先動手?或是大寶沒有控制好力道?不問原因就決定對錯是不行的。

7、不拿孩子應該做的事當作處罰

如果拿「收拾玩具」、「整理房間」當作懲罰,孩子便不認為那是一件他該做的事,同理,也別拿「家事」當作處罰。

8、不在情緒盛怒之下做處罰

當父母自己處於情緒緊張或想罵小孩的狀態下,不能在此時處罰小孩,容易不小心就下手過重了,千萬別當抓狂父母。

9、不交由第三者處罰小孩

教養這件事仍舊該交給主要照顧者,因此決定處罰與否也應當如此,在合理的管教之下,旁人或長輩不該插手也不該主導,否則孩子會無法分清到底該怎麼做、該聽誰的。

10、不拿自己做不到的事規範孩子

「不要看電視、不要玩手機」,在用這些理由要處罰孩子之前,先想想你是否已先訂好遊戲規則?再檢視自己是否有跟著做到?都說身教很重要,如果連自己都做不到,如何讓孩子信服呢?

想看更多「親子生活」,快來追蹤 VidaOrange 生活報橘

延伸閱讀

【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哈佛研究發現:父母吼罵會「降低」孩子智商,事後彌補也沒用

孩子追求完美真的好嗎?被無限放大的錯誤,可能讓他們「過度自責」

【孩子吵架不該讓他們道歉?】美國親子教養專家分享 7 個方法,幫助手足「修復關係」

(本文經合作夥伴  媽媽經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出處:〈十個處罰孩子時絕對不能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