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exels

2020 已經接近尾聲了,除了被疫情打亂的計畫外,你設定的新年目標都達成了嗎?有的人立志要瘦下至少五公斤,有的人著力於今年的業績目標,有的人希望自己可以開始投資理財並達到一定的存款數字,其實會不會達成目標,和「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有很大的關係。

「自我效能」由心理學大師、社會認知理論之父  Albert Bandura 所提出,是指我們相信自己能利用手邊的資源與自身能力達到目標的程度, 試想一位想考進醫學院的學生,對於自己的學科能力和醫學潛力沒有信心,那他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會是很痛苦的,也會更缺少動力,當然成功的機率也就不會這麼高了。

那如何讓自己的自我效能更高呢?Bandura  認為它受四個因素影響,分別是「自己的成功經驗」、「他人的成功經驗」、「言語說服」和「身心狀態」,因此想提升自己的自我效能,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設定幾個易達成的目標

成功,會很直接影響我們如何看待自我價值,如果總是為自己設定難以達成的遠大目標,只會累積挫敗感,因此建議將較大的目標拆分成好幾個小目標,透過達成這些小目標來累積成功經驗,可以使用「 SMART 原則」來設定目標,SMART 分別是 Specific(具體的)、Measurable(可測量的)、Attainable(可達成的)、Relevant(和主目標相關)和 Time(設定完成時間)。

2.找尋替代經驗

如果你想申請美國的學校,卻苦惱於自己英文不好,見證到和自己英文程度差不多的學姊申請上了,應該非常振奮人心吧!成功經驗會提升自我效能,這也包含他人的成功經驗,稱為「替代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可以說是那個人先替代我們達成目標了,對方和自己背景、條件越相似,替代經驗的效果就越好。因此藉由面談、講座、書籍等吸收前輩或自己的心靈導師分享達成目標的故事,或觀察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對自我效能的提升會很有幫助。

3.偶爾來點雞湯

如果你需要短時間振奮士氣,看看勵志的文字、影片,多多少少會有所幫助。可以把最激勵自己的一段話寫在你隨時看得到的地方,它會是你自我效能低落時的強心針。

4.身心狀態穩定

Bandura 認為身心狀態傳來的細微訊息,會不知不覺影響我們對自己的看法。身體也會影響心理,一個處於憂鬱狀態,或被感冒、內分泌失調等身體疾病纏身的人,應該很難積極又自信滿滿吧?因此在為目標奮鬥的路上,也要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讓其狀態保持穩定。

你的生活中有歸屬感、從容感嗎?想知道「五感生活美學」是哪五感?

參考資料:
1.《Positive Psychology》:4 Ways To Improve And Increase Self-Efficacy
2.《Simply Psychology》:Self-Efficacy Theory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